日本船舶出口商協會(JSEA)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日本新船訂單量比去年同期減少80%。
ALIBRA每周市場報告表明,總噸位的下降為2008年秋季以來最甚。
日本瑞穗銀行航運分析師Yoshikazu Nakaya在日經新聞上稱,此次驟降比全球經濟危機時更加嚴重。他認為,日本造船業在2021年前將持續低迷。
JSEA表示,目前船舶出口訂單量為667艘,其中196艘(占比30%)將于今年交付。其余227艘(34%)和156艘(23%)將分別于2017年和2018年交付。
但是,該數據僅為JSEA協會成員的國際造船訂單,且僅適用于散裝船、油船(包括LPG船和LNG船)、雜貨船(包括集裝箱船)和總噸位500以上的兼用船。
航運經紀公司Alibra的調研數據表示,日本航運公司訂購了278艘船舶,其中82%將于2018年年底交付。
在此期間,各大造船企業計劃增加數十億日元,用于船舶設備升級和產能擴充。
日本造船聯合(JMU)與常石造船(Tsuneishi)計劃將生產目標從散裝船轉移到其他類型的船舶,如JMU的超大型集裝箱船和常石的中型油船。
2015年,由于日元疲軟和對節能環保船的需求上升,日本造船商的全球市場份額從2013年的13%上升到29%。
當前,日本造船占世界市場份額的19%。據稱,日本造船企業把目標對準2018年,降低船價,展露志在必得的姿態。然而,船東們之前因過度訂購而受創,僅僅依靠降價能吸引他們的目光嗎?
來源:國際海事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