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作為海上旅游休閑的方式,正在為國內越來越多的消費群體熟悉和接受。特別是近10年來,國際郵輪集團進入我國市場,國內郵輪母港建設如火如荼,我國郵輪出行人數快速增長,郵輪市場一片繁榮,成為新的經濟增長亮點。今后幾年,我國郵輪業發展的形勢如何?國際郵輪業又將呈現怎樣的發展格局?我國的郵輪母港和郵輪企業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政府又應當在哪些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本文就上述問題進行探討。
我國正在成為新興國際郵輪市場
分析近年來我國郵輪業的統計數據,可以發現我國郵輪市場呈現“兩升兩降”的變化特征。一是國內郵輪市場出現爆炸式增長,無論國內乘坐郵輪出游的人數還是郵輪母港接待郵輪訪問的數量都呈現大幅上升的態勢。從2008年到2015年,國內出訪的游客人數增長了近40倍,從5.7萬人次增長到222.4萬人次;進出郵輪母港的郵輪數量也從28艘次快速增長到539艘次,增長了近20倍。二是我國港口接待國際郵輪的艘次和到訪的國際游客數量快速下降。來訪的國際郵輪從2008年的318艘次下降到2015年的90艘次,減少了7成以上;來訪的國際游客數量從2008年的43萬人次下降到2015年的25.6萬人次,減少了40%左右。
發生“兩升兩降”變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費群體的變化。統計分析顯示,現代郵輪消費的目標群體主要分布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在8000美元以上的地區。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發達國家的經濟形勢持續惡化,消費信心受到打擊,到訪我國的國際郵輪數量明顯減少。另一方面,我國近年來經濟保持高位增長,人均收入快速上升,休閑旅游消費意愿強烈,郵輪成為新興旅游休閑方式,因此國內郵輪消費市場增長迅速。
根據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博士謝燮等研究人員的預測分析,我國郵輪市場規模仍將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預計到2020年,我國郵輪出訪的人數規模將比2015年翻一番,達到450萬人次。我國正在成為新興的郵輪市場,郵輪經濟今后5年將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
國際郵輪市場穩中有變
現代國際郵輪業走過了40多年的發展歷程,具有明顯的產業特性。一是市場門檻高。郵輪造價高,平均每艘造價在10億美元左右,所以郵輪業投資巨大,屬于典型的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力密集型服務行業。郵輪的運營涉及航運、酒店、旅游等多個行業,管理的綜合性強、經營的規模經濟突出,郵輪企業都特別重視市場細分,為游客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強調品牌經營。二是市場開放度高,全球競爭激烈,導致市場集中度高、寡頭市場特征明顯。目前嘉年華、皇家加勒比和云頂香港這全球三大集團的市場占有率在70%以上。
根據有關機構預測,全球郵輪市場仍將保持穩健的增長趨勢。到2020年國際郵輪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萬人次,比2015年的市場總量增加30%以上。同時,全球郵輪市場的格局將發生變化,重心逐漸向亞太地區轉移。
按照上述預測分析,中國將占據全球六分之一左右的郵輪市場份額,中國市場將成為國際郵輪市場格局變化的重要變量。
郵輪母港發展需精準定位
我國國內郵輪市場的高速增長為港口服務功能的拓展和提升提供了強大動力,為港口轉型升級發展提供了廣闊機遇。特別是郵輪母港的建設和運營,使港口的旅游功能得以拓展,一些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得以開發。
縱觀國際知名郵輪母港,都將港口獨特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結合起來,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和便捷發達的集疏運交通運輸網絡,與郵輪企業緊密合作,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鮮明的旅游目的地。如美國的邁阿密港,嘉年華、皇家加勒比等集團的總部都集聚于此,成為名副其實的郵輪母港之都。西班牙的巴塞羅那港,融合了巴塞羅那旅游城市文化與優越的自然風光,成為歐洲郵輪母港的翹楚。亞洲的迪拜港,利用自由貿易港區的便利條件,形成了極致奢華的發展定位;新加坡港將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現代都市結合起來,成為亞太地區郵輪母港的首選。
我國非常重視郵輪業的發展。2014年和2015年,交通運輸部相繼印發《關于促進我國郵輪運輸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全國沿海郵輪港口布局規劃方案》,使我國郵輪港口的發展格局更加清晰、功能定位更加明確。比如大連港定位于服務遼寧沿海郵輪業的發展,天津港服務京津冀沿海,青島港和煙臺港服務山東沿海地區,上海港服務長江三角洲,廈門港服務東南沿海,廣州港和深圳港服務珠江三角洲,三亞港服務西南沿海地區等。
我國的郵輪母港建設和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要抓好機遇,應當注意三個方面。一是精準定位。充分借鑒國際郵輪母港的成功經驗,利用港口自身獨特的自然條件和人文資源,考慮旅游群體的消費特性,科學確定港口自身的發展目標。二是改進服務。不僅要改善港口碼頭的靠泊條件,使游客安全便捷高效進出,而且要改善集疏運的交通運輸網絡,增強對腹地游客的吸引力。三是合作共贏。與國內外的郵輪企業開展合作,發展伙伴關系,為郵輪企業發展提供便利,形成良性互動的合作格局。
郵輪企業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
現代國際郵輪業經過40余年的發展,全球的格局基本形成。我國郵輪企業2012年才開始起步,與國際一流的郵輪企業相比,在品牌建設、硬件實力、經營管理、服務網絡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目前在國內郵輪市場的占有率僅在5%左右。雖然我國郵輪企業成立晚、起步遲,并且面對開放的國際市場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但是因為國內郵輪市場高速發展形成了強勁需求,如果對我國郵輪消費群體有更深刻的認知,策略得當,我國郵輪企業的發展前景將十分廣闊。
要抓好機遇,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是更加深入了解我國正在快速增加的郵輪消費群體,只有了解,才能推出特色服務,進而抓住市場;二是更加主動開展差異化競爭,突出中國文化特色,只有把中國文化和郵輪經濟完美融合,才能在國際郵輪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
郵輪業作為新興服務業,在拉動消費、提供多樣化高端休閑服務和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作用突出,拉動經濟發展效應明顯,政府應當不斷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加快我國郵輪母港的良性布局和發展。加快落實我國郵輪母港建設的發展規劃。地方政府應當結合本地的發展實際,制定更加清晰的發展目標和支持措施,完善港口及周邊的服務設施,改進交通運輸服務網絡,強化對腹地的輻射功能。比如青島提出投入1000億元打造國際郵輪中心,無疑對青島郵輪母港的定位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二是持續改善我國郵輪母港的服務環境。郵輪母港的建設,拓展了港口的服務功能,使得一些港口從傳統的物流中心向旅游中心拓展,城市從區域性城市向國際化都市提升,這需要地方政府營造更加良好的服務環境。比如提供更加便利的通關服務、旅游簽證服務等。
三是支持中國品牌的郵輪企業和港口企業發展。鼓勵郵輪母港和郵輪企業良性互動,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不斷提升品牌的國際影響力。為我國郵輪企業提供信貸、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積極打造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色的高端郵輪服務企業,形成中國品牌。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