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核瑞能:中法核循環項目安全可控

    中核瑞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薛維明9日在接受《科技日報》專訪時表示,核循環項目的輻射劑量非常低,對環境與周圍居民影響安全可控。此前,江蘇省連云港市大批市民連續多日舉行街頭示威,抗議政府考慮把核廢料處理廠設在連云港。

    薛維明稱,2013年以來,該項目開展了大量前期工作,目前正按照國家核項目要求,對全國多個廠址進行比選。廠址的最終確定將在科學論證基礎上,廣泛征求社會公眾意見,經地方政府同意,最終由國家決策。

    “核循環項目選址將縝密考慮地震地質、巖基、洪水、以及外部人為事件等各種因素。”薛維明強調說,“我們的選址工作一直堅持科學論證、充分溝通、謹慎決策的原則。”

    所謂核循環,是將反應堆“燃燒”過的核燃料(即乏燃料)進行化學處理,除去其中的裂變產物,提取鈾、钚材料,再入反應堆使用的過程。它是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的關鍵技術之一,是核能第二步——“后處理+快堆”的多次核循環系統關鍵環節,也是提高核電經濟性、確保核能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途徑。

    據了解,國際上對乏燃料處理有兩種通行處理方法:一種是“一次通過”,也可稱作開式核燃料循環,即燃料在核電站反應堆內燃燒完后經包裝后直接處置;另一種則是對乏燃料進行后處理,回收其中的鈾和钚,再加工成燃料組件再利用,稱為閉式核燃料循環。上世紀80年代,中國已提出核能發展“三步走”(即壓水堆——快堆——聚變堆)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并確定了核燃料閉式循環戰略。

    薛維明指,核燃料后處理技術是一項高、精、尖的復雜技術。后處理廠投資巨大、建設周期長,世界上擁有后處理工廠的國家并不多。

    薛維明說,中法兩國核工業發展都堅持核燃料閉式循環戰略,法國在核燃料循環設施的設計與運營方面有45年的經驗。核循環項目將引進法國核循環技術,由法國承擔總體技術責任,中方負責建設,將充分借鑒阿格核循環廠的工業實踐經驗,安全運行管理及相關保障貫穿項目全壽期,項目建成后將用于處理國內核電站使用后的燃料。

    為使周圍區域的土壤、地表水和空氣中的放射性活度保持極低的水平,該項目將按法規要求,對所有放射性物質進行集中管理和處理。薛維明強調,核循環項目的輻射劑量非常低,對環境與周圍居民影響安全可控。此外,乏燃料的運輸有一套嚴密的管理體系,按照《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管理條例》相關的規定,運輸之前需要報批,需對路線、時間、物品的質量、應急措施等提出非常明確的計劃。

    來源:聯合早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