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從中國海油氣電集團獲悉,其旗下深圳LNG(液化天然氣)和粵東LNG兩個接收站項目已處于機械完工收尾階段。目前,中國海油已經在廣東、福建、天津、上海、浙江等地建成7座LNG接收站,加上粵東LNG和深圳LNG投產后,中國海油每年接卸國外LNG能力突破3000萬噸,對中國能源升級換代、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引進清潔能源:開啟中國LNG新時代
2006年,中國海油拉開了中國進口國外LNG的序幕。截至目前,中國海油利用10年時間,累積引進清潔能源LNG達到9000萬噸。
LNG是天然氣經過脫硫、脫碳、脫水去雜質等工藝后在-162℃時凝結為液體而成,其體積僅為同量天然氣體積的1/625,是更清潔、高效、安全的能源,素有化石燃料“皇冠上的明珠”之美稱。
按照熱值計算,9000萬噸LNG相當于1.17億噸原油,LNG與原油最大的區別是清潔、環保、低碳、環保,廣泛用于發電、交通車(船)、煉鋼、陶瓷和百姓日常生活。
據測算,與燃煤相比,9000萬噸LNG可為國家減排二氧化碳3.35億噸,相當于植樹7.2億棵;還可減排二氧化硫279萬噸,氮氧化物2471萬噸,煙塵158萬噸,清潔能源綠色低碳環保效應顯著。
中國海油的接收站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國東南漫長的海岸線上,為中國經濟發達地區輸送綠色、低碳、潔凈的清潔能源。其中福建LNG處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LNG建成投產以來結束了福建省沒有規模使用天然氣的歷史,為優化福建省能源結構、經濟低碳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綠色電力點亮“美麗中國”
截至目前,中國海油已經擁有中山嘉明電廠、福建莆田電廠、深圳電廠、珠海電力電廠、海南洋浦電廠等6家天然氣發電企業,總裝機規模達到846萬千瓦,天然氣裝機規模居于全國第二。
其中中山嘉明電廠是全國單廠最大的天然氣發電廠,總裝機規模達到了240萬千瓦,年發能力達到120億度電。按照一戶居民一月用電150度計算(國家規定階梯電價額度),這120億度電可供約66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120億度發電量也占到了中山市全社會年用電總量的50%。
天然氣發電與煤電相比對環境影響很小,天然氣主要成為為甲烷(CH4),機組發電過程中排放物為二氧化碳和水,酸雨元兇二氧化硫基本不排放,苯、鉛致癌物和PM2.5罪魁禍首粉塵0排放,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燃煤發電的20%和45%。
天然氣發電機組輸出的電力被人美譽為“綠色電力”。中山嘉明天然氣電廠相對于國內主流燃煤電廠來說,每發一度電就少排放氮氧化物0.53克,少排放二氧化碳530.27克。按中山嘉明120億度年發電能力計算,每年可減少氮氧化物排放近6360噸,
二氧化碳630萬噸。目前,中國海油控股6家發電廠歷年累計生產“綠色”電力超1400億度,約為世界最大水電站—三峽電站年發電量850億度的1倍多。三峽水電站電力有“照亮半個中國”的美譽,中國海油累計輸出的綠色電力幾乎可以照亮 “全中國”。
保護海陸生態,“協調、共享”美麗家園
中國海油在大型LNG接收站的建設過程中,十分注重保護海陸生態,用海油人的高度責任心,踐行著中央企業“協調、共享”發展使命,描繪了一幅幅人與自然、人與海陸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畫卷。
深圳LNG項目所在地周邊,是國家級保護動物白鷺的繁衍生息的地方。“現代工業文明與自然環境要和諧相處。”深圳LNG從項目前期階段就抱定這個理念。
2008年在深圳LNG的規劃圖紙中曾出現過兩個版本。在第一個版本中接收站占地30公頃,在翔實調查周邊生態群落后,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海油人通過壓縮平面布局,主動“瘦身”3公頃。這“瘦下來”的3公頃工程用地,就是與接收站一墻之隔的廣東省省級自然保護林,里面有許多珍貴的國家級保護植物,其中穗花軸櫚曾是史前食草恐龍的口中“美食”。
2009年,為“復制”站址上的生態環境,深圳LNG對27棵古樹進行了搬遷,搬遷后還對每棵樹進行長達三個月的營養液輸入和專人看護,確保100%成活。
如今,海油人和白鷺一起和諧相處。當地村民說:“深圳LNG工程建設沒有破壞這里的生態,這里和以前一樣,依舊是白鷺的天堂!”
珠海LNG接收站位于古稱”皋蘭”的高欄島,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天然海岸航標。這里海水尉藍、美麗、干凈,距離大襟島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8公里。項目建設中,為了不驚擾這批珍貴的“原住民”,海油人挖掘海床及填海時采用隔泥網圍著施工點,盡量避免水中懸浮物增加,減少海豚體表感染細菌機會。由于施工打樁產生的高頻噪音會影響中華白海豚聽覺,在作業開始時撞擊力度由輕至重增加,直至正常作業,以減低對施工區域可能存在海豚的影響。如今,中華白海豚,隔三差五都會光顧已經投產的珠海LNG接收站碼頭“做客”。海油人和這群國家級保護動物和諧共享著這片海域、這片美麗的家園。
據香港鯨豚研究專家洪家耀介紹,保護白海豚極具世界性代表意義和重要科研價值,中華白海豚是中華民族和世界人們共同寶貴財富。
清潔能源天然氣給百姓送來“福氣”
LNG接收站與管道天然氣最大的區別是,LNG具有很強的調峰和應急保供能力,能夠在突發缺氣的緊急情況下,為工業用戶和百姓送來雪中送炭的“福氣”。
2016年1月,廣東遭遇有史記載以來第三個冬季下雪、超強寒潮的襲擊,在嚴峻寒冬缺氣的形勢下,中國海油履行央企責任,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為廣東迎峰保供LNG達8.7萬噸,圓滿通過最強寒潮迎峰供氣“大考”,為廣東地區天然氣保供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6年2月2日,天津市發改委專門給海油發來感謝信,稱贊氣電集團在天津市遭受“霸王級”寒潮肆虐下,保民生用氣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從1月1日至27日,氣電集團天津浮式LNG累計外輸天然氣量超過1.6億立方米,創造了2013年正式供氣以來歷史新高,海油LNG在為津城驅寒保暖,默默奉獻著海油人源源不斷的“熱量”,扭轉了天津市以往冬季“氣荒”的尷尬局面。
2016年7月下旬,受川氣、西二線天然氣輸送管線事故及連日高溫酷暑影響,浙江全省天然氣供應告急。中國海油氣電集團用行動踐行“奉獻清潔能源,創造美好生活”的企業宗旨,迎難而上,擔負起保障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的千鈞重任。截至7月31日,累計向浙江管網輸送LNG約1.43億立方米。LNG液態外輸1478車,共計6天外輸超1.1萬噸,保障了整個浙江省工業用戶和百姓生活正常勇氣,其中供應量最高峰達到了驚人的浙江全省需求量60%以上。
液化天然氣俗稱LNG(Liquefied Natural Gas),是天然氣經過脫硫、脫碳、脫水去雜質等工藝后在-162℃時凝結為液體而成,其體積僅為同量天然氣體積的1/625,是更清潔、高效、安全的能源,素有化石燃料“皇冠上的明珠”之美稱。LNG已在交通車(船)、物流、工業、化工等多個領域被廣泛采用,很多國家將其列為首選燃料。
天然氣具有許多其他能源所不具備的優勢,可作為“美麗中國”的主要能源:
1、天然氣是最清潔的燃料。天然氣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與煤炭比較,燃燒天然氣產生的有害物質大幅度減少,能夠減排二氧化碳50%—60%、硫氧化物100%、氮氧化物80%—90%、懸浮顆粒物100%。
2、天然氣熱效高,在同樣壓力下,天然氣在燃燒時較相同體積的大部分其它化石燃料釋放出更高的熱值。
3、LNG安全性高,其著火溫度為645℃;爆炸下限比液化石油氣高(天然氣為5%,液化石油氣1~1.5%)不含一氧化碳,不會引起一氧化碳中毒。氣態天然氣密度比空氣輕,如有泄露易于飄散。在泄露處不容易聚集而引起火災或爆炸。燃燒時不會產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十三五”期間,到2020年,全國社會總用電量為7.7~8.5萬億千瓦時,人均用電量約為5830千瓦時。而“十三五”的減排計劃則將主要集中于氮氧化物的治理和二氧化硫治理的常態化。到2020年,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量的4%,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不超過1020萬噸。天然氣發電將大有可為。
來源:人民網-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