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臺灣地區三大船公司營業收入均以下跌收場。長榮海運實現營業收入1032.23億新臺幣,同比下跌3.61%,其中9月份環比降幅達16.2%;陽明海運實現營業收入976.48億新臺幣,同比下跌2.2%,其中9月份環比降幅達15.72%;萬海航運實現營業收入489.24億新臺幣,同比微跌0.19%,其中9月份環比降幅達14.25%。
面對航運弱勢,三大船公司依然為未來積極籌謀,購買二手船舶或者訂造新船不停歇;萬海航運欲加強區內運輸,長榮海運也準備布局區內運輸,面對資金窘境,陽明海運宣布將發行40億新臺幣有擔保普通公司債,以償還到期債務。
積極增加運力
5月12日,萬海航運公告稱,旗下子公司萬海航運(新加坡)有限公司(萬海新加坡)經董事會授權將購買3~5艘二手集裝箱船。5月27日,萬海新加坡向3家單船公司購入3艘5608TEU型船:向Golden Gate Bridge Shipping S.A.購入“GOLDEN GATE BRIDGE”號船,交易金額1925萬美元;向Lions Gate Bridge Shipping S.A.購入“LIONS GATE BRIDG”號船,交易金額1925萬美元;向James River Bridge ShippingS.A.購入“JAMES RIVERBRIDGE”號船,交易金額1925萬美元。
5月8日,陽明海運發布公告稱,正尋求洽租5艘1.4萬TEU型船。8月份,市場傳出消息,陽明海運已選定正榮汽船和今治造船為其打造最多10艘1.4萬TEU型船。正榮汽船在今治造船下單訂造5+5艘1.4萬TEU型船,其中前2艘將于2018年交付,剩余3艘于2019年交付。這些新船將由陽明海運長期租賃,訂單總價值約為12.5億美元。
在新造船上,長榮海運今年更是大踏步前進。1月28日,長榮海運與正榮汽船簽訂合約,承租共11艘1.8萬TEU型船(包含去年12月董事會決議長榮海運及其子公司擬造的6艘同型船),預計于2018—2019年陸續竣工起租。8月10日,長榮海運與臺船集團簽約建造10艘2800TEU型船,預計2017下半年至2018上半年陸續交付。9月11日,長榮海運與今治造船簽約訂造10艘2800 TEU型船,預計2018上半年至2019上半年陸續竣工交付。
看好區內運輸
長榮海運在臺船集團和今治造船訂造的20艘2800 TEU型船,船型船長211米,寬32.8米,設計吃水10米,甲板可裝載13排集裝箱,采用較寬船型設計,以適應淺水港區的航行需求,并可增加穩度以提高集裝箱裝載性能,另外能依照不同的營運航線海況分析集裝箱拉系力,以提高甲板堆疊重量,增加集裝箱裝載數量。
長榮海運指出,投資建造該型新船,是著眼于自由貿易發展契機,尤其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生效,自由開放的政策促進經貿往來,亞洲區間的貨量成長指日可待。此外,由于亞洲近洋等區域型航線的航行范圍主要在沿海地區,接近人類的生活環境,且靠港次數頻繁。為有效降低船舶作業對港區環境的影響,長榮海運秉持節能環保理念,在船舶設計上,配備多項環保設備,以最先進的科技,維護港區環境與海洋生態的永續發展。
市場人士表示,長榮海運此次建造2800TEU型船,比亞洲區間航線主力船型(1800~2500TEU)略大,有利降低單位營運成本,即使以后市場轉變,不投入亞洲線,也可航行歐洲與地中海間航線。
主營亞洲區內運輸的萬海航運則保持穩健經營。在9月份舉行的“2015航運暨物流大獎”上已四度獲得印度遠東區間年度最佳航商的肯定。萬海航運自1996年開辟印度航線以來,便積極布局,至今共有7條印度航線,涵蓋東西印度沿岸各大港口,今年3—5月船期準確率居全球之冠,貨量與營運皆穩步成長。
萬海航運強調,其營運網絡遍及全球近20個國家、148個辦事處,在亞洲區間擁有超過40條定期航線。隨著亞洲經濟穩定成長,萬海航運將持續提供密集且完整的運輸網絡,未來不斷強化服務質量與經營效能,以滿足客戶需求。
來自航運交易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