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麥環境部長在拆船政策上閃爍其辭遭到猛烈抨擊

    近日,丹麥環境部長因為沒有對丹麥政府在南亞拆船問題上的立場提出具體答案而受到抨擊,主因是馬士基頗受爭議的決定——將廢棄船舶送到印度阿朗經認可的碼頭進行拆解回收。

    丹麥環境部長因為沒有對丹麥政府在南亞拆船問題上的立場提出具體答案而受到抨擊,因為馬士基頗受爭議的決定——將廢棄船舶送到印度阿朗經認可的碼頭進行拆解回收。

    丹麥環境部長Esben Lunde Larsen周三在布魯塞爾回答**提出的問題,這些**呼吁政府確保馬士基報廢的船只不會在海灘上拆解。

    但根據非政府組織拆船平臺,拉爾森部長不是直接回答問題,而是簡單地閱讀準備好的答復,并解釋《香港公約》,引用技術細節和遵守法律的義務。

    “國會議員……不斷敦促部長回答對于海灘,馬士基威脅船旗國,以及政府是否迫使歐盟委員會在即將推出的關于全球公認的歐盟設施清單中列出在阿朗海灘的拆船廠等,有關丹麥政府立場的具體和直接的問題,”非政府組織拆船平臺在一份聲明中指責部長。

    “對于所有的問題和意見,部長一再聲稱他對船舶拆解行業的無知以及‘船舶回收條例’規定的歐盟指導原則文本。”

    該問題的出現,是因為調查記者在上個月刊登了一篇極端尖刻的文章,批評馬士基在Shree Ram 拆船廠的拆船行為違反了安全法規并且侵犯勞動者的權利,由于該公司向當地送解兩艘船舶。前馬士基石油船North Sea Producer,最終在孟加拉國的一個未經批準的海灘上拆解,對此,公司表示并不知情,馬士基也因此受到了更大的抨擊。

    今年年初,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馬士基航運公司表示,根據新的公司政策,其將開始向印度阿朗某些符合《香港公約》的設施運送報廢船舶,該公司表示,其可以每船節省1到200萬美元。該公司在5月將其前兩艘船送往Alang的Shree Ram船塢。

    馬士基的舉動引起了環境和人權勞工團體的嚴厲批評,他們認為,搶灘的做法永遠不會是安全的或對環境無害的。有些人還指責馬士基利用方便旗來有意避開歐洲法律。

    馬士基一直公開捍衛其在阿朗的立場,稱其在阿朗的存在和投資,實際上將加快在符合國際船舶回收標準的碼頭的改進。

    非政府組織拆船平臺政策主任Ingvild Jenssen說:“令人震驚的是,部長沒有提出任何政治意見或指示,而只給出了包含馬士基向他提供的復制粘貼和引用。當我們看到馬士基處于如此強大的地位,代表丹麥政府發表聲明,而且部長似乎認為這是可以接受的,這顯示出缺乏政治支柱。”

    來源: 沃燊海事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