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陽7旬大爺發明內河收垃圾船


    鄧三民造的打撈垃圾的船

    德陽市區的旌湖上,兩名工人駕著一條寬平的船在水面游弋,輕輕劃過后留下一道道向后溜走的波紋。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條再簡單不過的船,但對在湖面上打撈垃圾的工人來說,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讓工人們輕松了許多。更重要的是,外表平凡的垃圾船其實不“垃圾”,內涵里面卻擁有5項實用新型專利。而它的發明者是一位已經退休的75歲老人鄧三民。如今,老人還帶領著團隊入駐德陽市創業孵化園。

    “三年之后,爭取實現利稅100萬元。”鄧三民看好未來的發展,專門成立了船業公司,開啟了他的老年創業之路。

    善心

    要為打撈垃圾的工人造只船

    今年75歲的鄧三民是德陽安裝工程學校的一名退休老師。他的家安在了旌湖邊上,去湖邊散散步成為了他退休后每天要做的事。漸漸的,旌湖水面上打撈垃圾的工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些工人駕駛著小船在湖里撈垃圾,稍微一動船體就開始晃動。”鄧三民說,時代在進步,這樣的打撈方式太落后了,效率也不高,而且工人容易發生危險,掉進湖里。

    2013年,鄧三民找到了主管旌湖水面垃圾打撈的園林部門,建議購買一艘適用打撈垃圾的船只作業。得到的答案是,市面上沒有這類的船只銷售。鄧三民說,他自己也曾打聽過,確實沒有用于城市河流的這類船只。于是,他決定造一艘出來。

    鄧三民的想法得到了園林部門的支持。他通過觀察和思考,然后查閱了相關資料,用了一周時間,就提出了設計方案并獲得了通過。

    四川新聞網記者看到,鄧三民造的這艘船,船頭中間的傾斜鐵網其實就是一個打撈裝置。當船行駛的時候,湖里的垃圾就由這個運動的鐵網將其帶上船,絲毫不用人工去打撈。而船的兩邊則是浮力裝置。

    “這條船能裝1噸左右的垃圾。”鄧三民說,能造出這樣的船,還是要感謝園林部門給予的幫助以及打撈垃圾的工人提出的建議。

    工作中的鄧三民

    恒心

    用近兩年時間改進和完善

    鄧三民初步設計的船是左右兩邊設浮箱,中間是過道,安裝垃圾收集裝置,配套兩臺低成本柴油機帶動。與現在已經運行的船相比較,表面上看其實差不太多。然后在背后,他卻用了近兩年的時間來完善和改進。

    “一項創造發明,沒有經過兩三年的完善和改進,想要推往市場是件不簡單的事情。”在造船的過程中,鄧三民深有體會。

    2014年4月,一條寬兩米、長6米的長方形船只正式下水作業,這是鄧三民花了兩個月親自督導工人生產的。然而在使用過程中卻發現,皮帶濾網漏水不足,垃圾無法正常收集到船上。他決定改用鐵絲網,可是用不了多久又會崩斷,而且還會發生移位。

    “我在網上看到河北安平縣在開絲網博覽會,于是決定去那看一看。”鄧三民定好火車票,直奔目的地。在現場,他遇到了幾個生產帶有軌輪絲網的廠家,正符合他的要求。于是,鄧三民當場就定了一副。

    解決了這件事,工人們又反映,船只只能轉大彎,而不能轉小彎。鄧三民又開始研究如何改進,發現是螺旋槳的位置不是太好。于是,鄧三民買來砂輪機、電鉆、電焊等工作,把船帶回自己家里改進。用了一周時間,終于做好了。

    “如果丟到工廠里,又會多花錢。”鄧三民說,有些自己能解決的,能省就省。

    如今,鄧三民造的船在旌湖上成為了工人們最愛的打撈工具,四平八穩,還不費力就能打撈垃圾,受到了多個部門和工人的稱贊。

    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