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渤海津冀港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收購的黃驊港綜合港區多用途泊位。
以資本為紐帶,津冀港口“聯姻”,一個世界級港口群呼之欲出;
創新合作模式與利益分享機制,河北省的產業園內產出了首批“北京藥”……
三年來,京津冀三地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破除行政管理、資源配置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創新合作模式與利益分享機制,加快實現“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
港口“聯姻”邁向“世界級”——三地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推動建立統一的區域大市場
三年來,渤海之濱的港口之間頻繁上演“聯姻”好戲。
2月9日,滄州港務集團同天津港集團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黃驊港投資建設碼頭及物流項目,實現兩港業務聯動。
事實上,這已是兩年多來津冀港口之間的第三次牽手。
2014年8月,天津港集團和河北港口集團成立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這次合作使兩省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打破了港口區域壁壘,建立了利益共享的合作機制。2016年12月27日,天津港集團和唐山港集團共同出資成立的津唐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這有助于大力發展集裝箱協同業務,著力提升區域港口國際競爭力。
然而在以前,渤海灣沿岸各港口曾一度各自為戰。天津與河北港口之間在航道規劃、腹地建設、陸路運輸補貼政策等方面暗自較勁、爭搶運輸資源,惡性競爭造成兩敗俱傷。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程中,兩省市都意識到,只有合作才能實現共贏。”天津港集團董事長張銳鋼表示,雙方各有特色優勢,組建合資公司,可以避免發生惡性競爭,實現協同發展。
終于,兩地開啟合作共贏模式,以資本為紐帶的“聯姻”一次又一次在津冀之間上演。雙方港口由競爭邁向競合時代。
在未來,環渤海將形成天津港為中心,以唐山港、黃驊港為兩翼的合理港口布局,實現津冀港口之間的協同發展、合作共贏。
“一個世界級港口群將崛起于渤海灣。”張銳鋼說。
相對于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而言,京津冀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的矛盾更突出、更復雜,三地之間還存在諸多體制機制障礙。
三年來,京津冀下決心破除行政管理、資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努力實現要素充分自由流動,推動建立統一的區域大市場。
投資一體化——京津冀跨區域組建了一批市場主體,除了津冀港口實現“聯姻”外,三地還和中國鐵路總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了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
交易一體化——北京與承德開展跨區域碳排放交易試點;京津冀技術交易河北中心加快建設,石家莊科技大市場與京津實現了信息共享、實時發布和標準統一。
運營一體化——河北與京津聯合開通了海鐵聯運集裝箱班列,河北機場管理集團納入首都機場集團管理。
三年來,在不斷打通梗阻之后,京津冀之間的資本、技術、產權等要素正逐漸實現自由流動。
創新模式河北產出“北京藥”——創新合作模式與利益分享機制,實現三地良性互動、一體發展
在滄州渤海新區筆直的6車道路旁的標牌上“北京大道”4個字格外醒目。在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揭牌前,當地將“化工大道”改成了“北京大道”。
前不久,產業園內的北京朗依制藥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開始了試生產。產品雖然在河北省的產業園內生產,但依然保留了“北京身份”。
“公司拿到的是北京市食藥監局通過異地監管方式發放的試生產許可證。”北京朗依制藥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經理冀偉偉激動地說,公司由北京市食藥監局實施許可、認證、監管,這在全國開了先河。
這是京冀兩地創新機制,探索實行醫藥產業轉移異地監管方式的結果。體制的創新,打破了阻礙北京醫藥企業外遷的壁壘,省去了跨省(市)轉移的審批環節,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便利。
截至目前,在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扎堆落戶的京籍藥企達到50多家,已有10多家開工建設,2家進入試生產。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背景下,面對傳統行政管理模式的束縛,迫切需要像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這樣,不拘泥于過去的條條框框,創新合作模式與利益分享機制,實現三地良性互動、一體發展。
三年來,廊坊市與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興區創新跨區域合作模式,在永清共建北京亦莊·永清高新區;跨越京冀兩地行政區劃,河北省懷來縣和北京市延慶區把分屬兩縣區的27個鄉鎮圈定在同一規劃下,共建“延懷河谷葡萄酒鄉”……創新體制機制,讓京津冀理順了發展鏈條,為企業流動和區域發展加油助力。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認為,“京津冀現在‘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已經開始打破。”
2016年,全國第一個跨省級行政區的“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印發實施,更是進一步打破了三省市各自“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
“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三年來,一個區域發展新格局在京津冀大地上加速形成。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