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裝備司司長張相木
動力問題困擾了中國裝備制造業很多年。目前在我們的飛機、船舶、汽車等交通運輸裝備,以及工程機械等裝備上,動力都是瓶頸。我們在動力方面沒有自主知識產權,而且無論是在許可證,甚至有的是轉包生產方面,動力性能都沒有達到預想的目標。所以,盡管現在中國平臺設計和建造技術非常好,但是設計出來的一些裝備,由于受動力的制約,沒有達到最好的狀態。實際上,我們很多的裝備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但都是苦于沒有好的動力可選。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要建成裝備制造強國,乃至制造強國,就是一句空話。
動力先行已經受到高層的重視。中國制造2025勾畫了宏偉的藍圖,分三步走把我國建成能夠與美國并駕齊驅的制造業強國,這個目標確定以后,我們各個行業在梳理發展路線圖時,都發現動力問題必須要先解決。
國家在這個問題上已經做出了一些重大的戰略部署。首先,我們有一個兩機專項,這是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點是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燃氣輪機包括重燃和輕燃,重燃是用于發電的,輕燃也有分布式發電,也有艦船用的。國家的決心很大,我們一定要突破發動機這個瓶頸。第二個方面,就是直接跟海洋強國建設有關的海洋裝備動力。過去我們支持過柴油機推進裝置,也包括燃氣輪機,后來又進行了中速、高速柴油機的自主化,也包括零部件,船舶界收購了瓦錫蘭二沖程低速柴油機以后,國家想在此基礎上再搞一個低速機發展專項,現在正在論證。
在汽車和工程機械等其他領域,國家正嚴控標準,主要是節能和減排。拿汽車為例,油耗從現在的第三階段,就是百公里6.9升,到2020年要達到百公里5升。排放要從普遍的國四到國五,甚至要到國六,這樣的要求,所有現在的發動機應該是都不能用的,必須開發新的節能環保的汽車發動機。通過這些計劃和部署,要整體帶動動力的升級。
中國制造2025確定了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被列入其中。這十大領域是中國制造2025三步走戰略目標中要率先突破的行業和領域,這是經過充分論證的。不同的行業,都有自己發展的宏偉藍圖。在整個國家制造業層面上,我們必須要拿出一些確實能夠率先突破的行業。論證的時候我們有三個方面的考慮,第一,最有優勢的行業,經過努力有可能率先突破的。第二,戰略必爭的行業,這個行業不管基礎怎么樣,在制造業達到一定水平以后,是不可或缺的,必須突破的。第三,根據制造業或者全球工業發展的趨勢,有一些新興領域,我們可能考慮的是多種技術交叉融合的領域。這樣選了十個行業,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能夠列入,是經過爭論,反復權衡列上去的,說明這個領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在海洋工程和高技術船舶上下游的銜接方面,我們最近也做了很多對接,船舶的動力,海洋工程裝備的動力,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十大領域要率先突破,指的是什么?比如說我們能不能通過十年左右的努力,成為世界造船強國?如果動力問題一直解決不了,世界造船強國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現在正在深入研究,還要做具體部署。除了政府在中央財政、稅收方面的支持外,金融政策支持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產融結合在中國是叫得最響的,雖然國外不講這個話,但是他們結合得比我們好。有個例子,我們有一筆訂單,在跟國外客戶談的時候,對方提出融資的一些條件,我們回答他這個問題要專門研究,回去要報告。可是韓國企業聽到后,帶著銀行就去了,銀行當面談。我們再去談,對方說你們來晚了,已經給別人了。我們走出去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問題,確實需要金融的支持。穩增長,調結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要拿出若干意見,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金融對制造業的支持。
中國制造2025目標的實現,不僅是制造業本身的問題,也是國家的意志,是中國夢的組成部分。讓我們一起來筑夢。
來自中船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