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I不相信眼淚,航企們在如何討生活?

    近期的
    BDI指數,已然讓人無力吐槽。

    2015年至今,BDI就沒像樣的漲起來過,近期,自9月21日開始,便又開始了持續下跌,其實9月21日這天的指數也并不怎么樣,僅僅報978點,到了10月12日,僅有579點。近20天的時間,下跌了40%。這跌勢,不可謂不凌厲呢。

    近期,有一部都市熱播劇叫《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大抵是說北上廣這樣壓力山大的城市,哭也沒用,唯有堅強。而我們的BDI呢?整體有點跌跌不休的意思,面對這殘酷的現實,航運企業們,別哭,BDI也不相信眼淚。

    BDI雖然是反映國際干散貨的運價指數,但對整個航運業的興衰也有超強的指標意義,因此,BDI指數被認為是國際間貿易情況的領先指數及經濟晴雨表。

    BDI都跌到這份兒上了,貌似還沒有停歇的意思,看來這行業“鐵底”未定啊,那么那些航運企業們在困境中是如何討生活的呢?我們來瞧瞧。

    四大航企巨頭“兩兩合并”

    談起國內的航運企業,首先想到的便是四大航運央企,中遠集團、中海集團、招商局集團和中外運長航集團。現在航運企業舉步維艱,縱觀四大航企旗下的上市公司財報,可謂是“虧”字當頭。

    中國遠洋的三季報顯示,1-9月,扣非后的凈利潤為虧損38.14億,而去年同期為虧損19.89億,今年前三季度的虧損額大約是去年的2倍!再看中海集運的三季報,1-9月,中海集運營收為238.59億,較去年同期同比減少10.82%;凈利潤為虧損10.33億,而去年的虧損額為6.63億,虧損額度增加近4億!

    正可謂“窮則思變”,在央企改革和航運業舉步維艱的大背景下,航企整合也逐步展開,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的整合方案尚未出爐,就在上周末(11月13日),一則“招商局與中外運長航醞釀重組 ”的消息再度引爆航運圈。

    于是乎,數年來一直沸沸揚揚熱炒的航企重組,終于浮出水面,也正如外界早前所料,四大巨型航企,兩兩整合,據業內人士估計,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整合的重點可能是集裝箱板塊,而中外運和招商局在其油輪業務本就已經整合的背景下,更多的將整合航運物流板塊。

    狀況好的民營航企:借道資本市場

    即使在行業低迷期,國有航運企業在銀行貸款和拆船補貼等方面依然能得到特殊照顧,而民營航運企業則要慘許多,由于航運業前景不明,銀行對中小航企“斷奶”甚至“抽血”,令不少民營航企舉步為艱。

    在困境中,當然要尋求自救,在此,我要推出一個典型的民營航運企業——福建國航。因為在今年8月,它做了一件在業內頗令人刮目相看的事兒,那便是掛牌新三版。


    根據“新三板”的上市要求,盡管其對上市公司的贏利水平沒有嚴格的要求,但上市公司的經營能力,特別是經營的可持續性仍有較嚴格的標準,這是航運企業能否上“新三板”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吸引投資者青睞的基礎。

    作為福建省首家民營股份制航運企業,自2001年成立來,船隊規模快速穩健發展,從一個小型航運企業,發展到交通部綜合排名十強國內航運企業,國內運輸排名第三,僅次于中海和中遠集團。

    2015年8月4日,福建國航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簡稱新三板)正式掛牌,敲響了今年航運第一股。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對于民營航企來講,借道資本市場融資,減少財務成本壓力,不乏是一種自救或轉型的手段。

    狀況壞的民營航企:跑路&破產

    作為舉步維艱的民營航運企業,借道資本市場當然好,可這并不是容易的事兒,上文也提到了,能否登陸“新三板”,還是有一系列的指標要求的。其實,不少民營航企已經走向了“死亡”。

    自2014年底,民營航運老板欠薪跑路的消息不斷,2015年年1月底,青島正和航運被曝拖欠船員近一年工資,總數高達千萬。1月底,因資金鏈斷裂,浙江夏之遠船舶經營有限公司的控制人夏漢仁攜家人赴新加坡躲債,據傳債務規模可能高達10多億元。


    除了跑路,還有不少破產的案例。2015年2月,先有兩家民營航運企業宣布倒閉或破產。一個是成立于1993年的綜合性航運公司大連威蘭德航運(winland)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正式申請破產保護,該公司2014年凈虧損800萬美元;另一家則是在國內內貿航運市場頗有影響的上海鴻盛港泰海運有限公司,2月份其高管集體失聯。

    8月26日,曾經的內貿集裝箱巨頭南青集裝箱班輪公司發布《南青告全體員工書》,稱受國內航運市場低迷的影響,該公司經營負債不斷加重,故暫時中止南青公司的經營。至此,榮耀一時的南青,也宣布倒下。

    洋姜說:

    再悲觀也不要忘記,航運業是周期性行業,待來年行業崛起,航企們又是一條條好漢!

    來自遠東集結號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