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晚間,上港集團(600018.SH)發布公告稱,同盛投資擬將其持有的公司34.76億股協議轉讓予中遠海運集團,雙方確認標的股份的價格為5.45元/股。完成后,同盛投資持有上港集團4.86%股權,中遠海運集團直接持有上港集團15%股權。公司控股股東及實控人仍為上海市國資委。此次轉讓目的為加強中遠海運集團與上港集團之間的戰略合作。
同樣是在6月12日,中遠海運集團旗下控股公司中遠海控(601919.SH)發布公告稱,中遠海運港口(01199.HK)、中遠海運港口西班牙與 TPIH Iberia, S.L. U. (西班牙注冊公司,簡稱TPIH)當天簽署買賣協議,中遠海運港口西班牙以 2.0349 億歐元(折合約15.555 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 TPIH所持有的西班牙Noatum港口控股公司(NPH)51%股權的股份,由中遠海運港口為中遠海運港口西班牙履行買賣協議提供擔保;交割后,中遠海運港口西班牙及 TPIH 將分別持有 NPH 51%及 49%的股份,NPH將成為中遠海運港口的控股子公司。同日,中遠海運港口、中遠海運港口西班牙、TPIH 及 NPH 訂立股東協議,待約定條件滿足時,TPIH 有權要求中遠海運港口西班牙收購其所持 NPH 的全部股份。
一天時間內,兩家上市公司,兩份公告,中外兩個港口股權,最終都入得中遠海運集團麾下。作為航運產業集群主要業務之一的碼頭業務,一直為中遠海運集團提供穩定的利潤來源,更是其全球化戰略的直接載體。
在中遠海運集團成立的一年多時間里,其在碼頭發展戰略上顯得頗為激進,已經出手多個碼頭項目。那么,中遠海運集團全球港口“買買買”背后的深層邏輯到底是什么呢?
歐洲再下一局,控股西班牙碼頭
6 月 12 日,中遠海運集團旗下控股公司中遠海控(601919.SH)發布公告稱,中遠海控旗下控股子公司中遠海運港口(01199.HK)、中遠海運港口西班牙(中遠海運港口全資子公司)與TPIH Iberia, S.L. U. (西班牙注冊公司,簡稱TPIH)簽署買賣協議,中遠海運港口西班牙以 2.0349 億歐元(折合約15.555 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 TPIH所持有的西班牙Noatum港口控股公司(NPH)51%股權的股份,由中遠海運港口為中遠海運港口西班牙履行買賣協議提供擔保;交割后,中遠海運港口西班牙及 TPIH 將分別持有NPH 51%及 49%的股份,NPH將成為中遠海運港口的控股子公司。同日,中遠海運港口、中遠海運港口西班牙、TPIH 及 NPH 訂立股東協議,待約定條件滿足時,TPIH 有權要求中遠海運港口西班牙收購其所持NPH 的全部股份。
收購NPH 51%股權
TPIH成立于2017 年5月5日,主營業務為碼頭營運及相關物流服務。TPIH 由 J.P. Morgan GlobalAlternatives 推薦的機構投資者及APG 集團分別擁有 67%及 33%股份。J.P. Morgan Global Alternatives 為全球領先金融服務公司JPMorgan Chase & Co 資產管理業務的下屬投資部門。APG 集團為總部位于荷蘭的金融服務提供商,為(退休)基金及不同行業雇主提供金融服務。
NPH 成立于 2010 年5 月 19日,主要在西班牙從事集裝箱碼頭(包括瓦倫西亞港及畢爾包港)的開發、營運及管理。其主要下屬公司情況如下:Noatum Container Terminal Valencia, S.A.U. (NCTV),該集裝箱碼頭公司位于西班牙瓦倫西亞港,1995 年開始運營,現有的特許經營權于2031年3月8日終止(NCTV 已向瓦倫西亞港務局申請將特許權延長至2041年 3月7日);Noatum Container Terminal Bilbao,S.L. (NCTB),該集裝箱碼頭公司位于西班牙畢爾包港,2002 年開始運營,特許經營權至 2049 年 9 月17 日終止;ConteRail, S.A. (ConterailMadrid)和 NoatumRailTerminal Zaragoza, S.L.(NRTZ Zaragoza),兩家輔助性鐵路場站公司位于馬德里,能提供海鐵聯運、多式聯運等全程服務,通過鐵路直接與碼頭相連,有每周班列通往西班牙全國各地,Conterail Madrid特許經營權至 2028 年 6 月,NRTZ Zaragoza特許經營權至2019年7月。
完善歐地港口布局 如上文所述,NPH 主要資產包括 NCTV 和 NCTB,以及 Conterail Madrid 和NRTZ Zaragoza 兩家輔助性鐵路場站公司。
NCTV 是瓦倫西亞港最大的集裝箱碼頭,貨量和業務穩定。瓦倫西亞港為地中海三大集裝箱港口之一,其 350 公里半徑內的直接腹地占西班牙國內生產總值近 50%,是伊比利亞半島的主要門戶以及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天然良港,地理位置優越,為地中海西部的中轉樞紐。
NCTB 是畢爾包港唯一的集裝箱碼頭,是南歐大西洋地區最大和最具現代化的集裝箱碼頭之一,是伊比利亞半島和法國西南部集裝箱運輸的理想門戶。 Conterail Madird 和 NRTZ Zaragoza 能改善內陸腹地與沿海地區的聯系,協助運營商和托運人創造更有效的物流鏈,通過瓦倫西亞和畢爾包港口運輸產品。NRTZ Zaragoza 位于伊比利亞半島最大之一的鐵路物流中心,為西班牙公共鐵路網絡最重要的多式聯運鐵路樞紐之一。
中遠海運港口成為NPH控股股東,將進一步完善中遠海運港口在海外及歐洲布局及全球戰略支點建設。交易完成后,項目不僅將得到海洋聯盟及中遠海運集運鼎力支持,更重要的是作為公共碼頭服務全球承運人,為打造服務于全球互聯互通的“一帶一路”倡議做出新貢獻。自今年4月開始,海洋聯盟已經開始轉移掛靠 NCTV,并在NCTB 啟動支線服務。
穩固大本營,購買上港集團15%股權
6月9日,中遠海運集團與上海同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同盛投資)簽署協議,中遠海運集團以協議轉讓方式受讓同盛投資所持有的上港集團(600018.SH)34.76億股股份。轉讓完成后,中遠海運集團將持有上港集團15%的股份。
按照上港集團公告中所述,本次交易標的股份的轉讓價格為上港集團股票在《股份轉讓協議》簽署日前 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算術平均值的 90%。以上述計算方式為基礎,并經雙方確認標的股份的價格為 5.45 元/股。那么,中遠海運集團獲得上港集團15%股權的代價為189.44億元。
成為上港第三大股東
同盛投資此前持有上港集團 19.86%股份,在出售其中15%股份予中遠海運集團之后,同盛投資還將持有上港集團總股本的 4.86%。中遠海運集團也由此成為上港集團第三大股東(見圖1)。在中遠海運集團通過購買同盛投資15%的股權之前,上港集團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市國資委,股權變動之后,上港集團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仍為上海市國資委。
作為全球第一大集裝箱港,上港集團擁有良好的業績表現,多年來在《航運交易公報》公布的《中國港航船企上市公司利潤榜單》中名列前茅,在2015年和2016年中國港航船企上市公司利潤榜單中連續兩年名列榜首,這意味著成為第三大股東的中遠海運集團也將擁有穩定的投資收益(見圖2)。
如果簡單按照2016年的權益比例計算,并假設上港集團的凈利潤保持穩定的話,中遠海運集團收購其15%的股權所花費的189.44億元僅需要18年就可回收。但實際上,上港集團的凈利潤每年都在增長,而且上港集團未來在協同效益以及效率提升等方面將為中遠海運集團帶來難以估計的收益,因此,對于中遠海運集團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
穩固大本營
在成為上港集團第三大股東之后,中遠海運集團與上港集團之間的戰略合作勢必將大為增加。上海港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長江經濟帶相互連接的江海聯運重要節點,本次交易完成后,中遠海運集團將與上港集團建立起資本紐帶,一方面通過資源、經驗共享,提升集團碼頭資產運營能力,另一方面將與上港集團展開全面業務合作,充分實現優勢互補,提升雙方國際競爭力,形成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物流路徑,進一步促進我國外貿交易,穩定經濟增長。同時,也為上海利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資源、加強對內對外聯動發展提供重要機遇,助力上海市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以及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正如上文所述,中遠海運集團收購上港集團15%股權的推動力一方面來自于企業和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則來自于政策推動。
對于總部位于上海的中遠海運集團而言,此番拿下上港集團15%股權,無疑得以穩固大本營。在可預計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上海港都將牢牢占據全球第一大集裝箱港的寶座,成為東西干線最為繁忙的掛靠港口。
對于中遠海運集團的集裝箱業務以及其所在的海洋聯盟而言,有了上港集團的支持,對于其航線設置、裝卸效率等方面無疑吃下一顆定心丸。畢竟,以資本為紐帶強于其他聯系。而對于上港集團而言,其一直致力于打造的國際化戰略,因為攜手中遠海運集團,勢必在未來加速國際市場的開拓。或許可以大膽想象,在中遠海運集團成為上港集團第三大股東之后,為何上港集團不能成為中遠海運集團旗下中遠海運港口的股東呢?
另外一方面,雙方的交易也是中遠海運集團與上海市政府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落地實施。根據雙方6月9日簽署的協議,中遠海運集團將與上海市政府重點從三方面深化戰略合作:一是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促進物流、資金、信息、人才等航運發展要素集聚,進一步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影響力;二是落實國家戰略,引領“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拓展相關國家和地區港口、物流場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與上海的互聯互通及經貿合作;三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推動央企和地方大型國企合作,加強港航聯動,共同打造航運生態圈。
全球戰略,平衡布局
中遠海運集團可謂中國企業開拓海外碼頭布局的先行者之一。2003年,中遠海運集團旗下港口業務上市公司中遠海運港口(前身為中遠太平洋)與新加坡港務集團合資成立中遠—新港碼頭有限公司(CPT),共經營兩個泊位,第一個泊位于2003年11月1日正式開始運作,第二個泊位于2008年1月投入運作。兩個泊位岸線總長720米,年總吞吐能力為130萬TEU。這也是中遠海運集團在海外投資的第一個碼頭項目。十多年來,中遠海運集團加速海外港口拓展,在其全球化布局中獲得不菲成績。
全球戰略
2016 年,是中遠海運集團完成整合的第一年,中遠海運港口也完成蛻變,在完成了收購中海港口發展有限公司和出售佛羅倫公司后,碼頭網絡覆蓋面進一步提升,主業市場地位得到加強。目前,中遠海運集團的碼頭組合遍布中國大陸的五大港口群以及香港、臺灣、東南亞、歐洲、地中海、黑海等地區。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遠海運港口在全球30個港口營運及管理180個泊位,其中158個集裝箱泊位,年處理能力達約9725萬TEU。以總吞吐量計算,中遠海運港口為全球第一大的集裝箱碼頭經營商,占全球市場份額約13.0%;以權益吞吐量計算,中遠海運港口為全球第五大的集裝箱碼頭經營商,占全球市場份額約4.3%。
顯然,重組以來,中遠海運集團港口業務的全球化戰略正大踏步前進,頗有斬獲。一年多來,中遠海運集團已經宣布多項海外碼頭的并購事項。
2016年3月28日,中遠海運港口與新加坡港務集團通過下屬合資公司中遠—新港碼頭在上海簽署有關共同投資新加坡大型集裝箱碼頭的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中遠—新港碼頭將目前在新加坡巴西班讓港區經營的兩個舊泊位,置換成該港區第3、4期碼頭的3至4個新泊位。新的泊位將從2017年開始運作。新泊位的岸線長度、設備等方面,能夠滿足船舶的大型化趨勢,泊位的運營效率將會進一步提高,從而提升服務水平和競爭能力。
2016年5月11日,中遠海運港口宣布以總代價1.25億歐元收購位于鹿特丹Euromax碼頭35%股權。Euromax碼頭主要從事位于荷蘭鹿特丹港Maasvlakte一號碼頭區域的Euromax TerminalRotterdam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業務。總面積為121萬平方米,碼頭岸線總長度1800米,泊位前沿水深16.65米,當前運營能力約255萬TEU。鹿特丹港是歐洲第一大港,一直以來是中遠海運集團在西北歐的基本港。
2016年8月10日,中遠海運集團與希臘共和國資產發展基金簽署了“比雷埃夫斯港務局多數股權交易完成備忘錄”,中遠海運集團下屬的中遠海運(香港)公司正式成為比港港務局的控股股東,將正式接管比港港務局的經營。而作為中遠海運港口旗下的比雷埃夫斯港口公司(PCT)主要從事其2號碼頭和3號碼頭的營業業務。
2016年9月28日,中遠海運港口全資子公司中遠海運阿布扎比與阿布扎比港務局簽訂特許權協議。據協議,中遠海運阿布扎比與阿布扎比港務局將于2016年成立合營公司,合營公司將擁有哈里發港二期集裝箱碼頭35年特許權并有權將年期進一步延長5年,中遠海運阿布扎比將擁有合營公司的控制性股權。
2016年10月 12日,中遠海運港口全資附屬公司中遠海運瓦多公司與馬士基碼頭公司就購買VadoHolding B.V.(瓦多控股公司)40%已發行股本訂立股份買賣協議。股權交割后,中遠海運港口將擁有瓦多冷藏貨碼頭公司40%實際權益,并(待完成瓦多集裝箱碼頭公司收購事項后)于瓦多集裝箱碼頭公司擁有40%實際權益。瓦多港位于意大利北部薩沃納省利古里亞海岸沿線,面朝地中海,屬于一個深水良港。
對于海外碼頭的投資,中遠海運集團高管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將堅持推進完善全球集裝箱樞紐港群建設的決心和發展戰略,通過建立多元的全球化碼頭組合,更有效平衡各地區的經營風險,為長遠的業務穩定增長打造良好基礎。
提升比例
中遠海運集團副總經理俞曾港曾在接受《航運交易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近年來,全球貿易的大發展促進了集裝箱運輸業的快速發展。重組之后成立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的船隊規模迅速擴大,全球航線網絡化布局迫在眉睫,同時船舶的大型化趨勢日益顯著,而大船化的優勢需要更高效的樞紐港來配合,才能得以發揮。“因此,中遠海運集團必須在全球進行樞紐港的積極布局。”對于樞紐港的選擇,中遠海運集團已有初步布局。俞曾港表示:“在東南亞區域,我們將新加坡作為樞紐港;在地中海東部區域,我們將比雷埃夫斯港作為樞紐港來打造;下一步,中遠海運港口考慮在地中海西部、歐洲等區域的樞紐港布局。”
中遠海運港口在2016年年報中則提及未來發展重點:
未來將重點推進歐洲、中南美、東南亞等地區項目,并同時關注非洲的投資機會。選擇投資和并購項目時,尤其注重控制權和有助提升股東回報的要求,及對整體碼頭網絡布局帶來的價值。
此前,中遠海運港口高層在接受《航運交易公報》記者采訪時談及國際化戰略,如此表示:“
中遠海運港口下一步的目標是,希望海外業務的箱量以及盈利貢獻能夠達到40%。”
2016 年,中遠海運港口完成吞吐量9507.19萬TEU,海外碼頭的箱量占比為14.3%;以權益吞吐量計算,中遠海運港口完成吞吐量為2947.36萬TEU,海外碼頭的箱量占比為20.7%(見表1)。目標達成尚任重道遠。
強化控制,提升效率
中遠海運集團完成重組之后,其碼頭組合進一步擴大,營運及管理超過180個泊位。加上全球化布局戰略逐步展開,提升整體碼頭組合的經營及管理效率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
在海外碼頭,中遠海運集團將積極提升以控股模式投資碼頭的比例,提升話語權;在大中華區碼頭,一方面積極戰略參股港務集團,另一方面積極整合現***頭組合,達到整合碼頭資源、提升碼頭盈利能力的目標。
海外碼頭:從參股到控股
重組完成之后的中遠海運集團,其企業愿景是,承載中國經濟全球化使命,整合優勢資源,打造以航運、綜合物流及相關金融服務為支柱,多產業集群、全球領先的綜合性物流供應鏈服務集團。碼頭業務作為其國際化的重要載體,能持續提升競爭優勢,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把握未來發展樞紐港機遇,擴大全球集裝箱碼頭網絡,使碼頭業務可持續發展、增長,創造長期價值。
盡管中遠海運集團在國際樞紐港布局上已小有斬獲,但此前的投資多是以參股為主,無法參與到港口的實際運營中。為此,中遠海運集團將積極提升以控股模式投資碼頭的比例,強化在碼頭營運上的話語權,從而更有效將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比港)的成功經驗,復制至整個碼頭組合。
去年8月10日,中遠海運集團正式接管比雷埃夫斯港務局的經營之后,宣布了一系列措施:通過加大投資,力爭將比港發展成為歐洲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將比港打造成世界上最大的郵輪母港之一;計劃投資建設30萬噸級船塢,提升配套硬件設施,擴大修船規模,積極開拓修理海工設備;改造滾裝船碼頭,將比港發展成為地中海最大的滾裝樞紐碼頭;還將加快中歐陸海快線的建設,拉近中國與東、南歐的距離;通過物流、倉儲等建設,進一步拓展比港作為海陸聯運的橋頭堡優勢,將比港打造成地東地區的物流分撥中心。
除了比港,我們看到,中遠海運集團近期購買的海外碼頭,如鹿特丹Euromax碼頭、阿布扎比哈里發碼頭二期以及Noatum港口控股公司等,都成功獲得控股股權,成為控股股東,這也意味著中遠海運集團在海外碼頭的經營上更加具有話語權(見表2)。
大中華區:參股港務集團
從中遠海運港口2016年的集裝箱吞吐量數據來看,其集裝箱權益吞吐量同比增長5%,增長主要來自海外碼頭業務。年內,中遠海運港口海外地區碼頭的權益吞吐量突出,上升25.4%。相比之下,由于2016年中國外貿額同比下跌6.8%的影響,中遠海運港口大中華地區港口權益吞吐量同比僅輕微上升0.8%。
中遠海運港口表示,為提升管理,令國內業務利潤有更大貢獻,將會關注具規模的大型戰略樞紐港,選擇抗風險和增長潛力大的碼頭,重構大中華地區的碼頭布局,以減少風險,并提升盈利能力。
中運海運集團為此制定大中華區碼頭的發展戰略:一方面,計劃以戰略參股港務集團的模式,提升在港區的話語權,更可充分享受整個港區未來的發展空間,進一步控股在大中華地區的領導地位;另一方面,將積極整合現***頭組合,正研究同一港口內重疊投資的碼頭整合方案,達到整合碼頭資源、提升碼頭盈利能力的目標。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重組之后的中遠海運集團在今年上半年,連下國內三家港務集團的股權—— 1月20日,中遠海運港口與青島港國際(06198.HK)達成交易協議,中遠海運港口將取得青島港國際約16.82%的股份,并合計通過中海碼頭發展有限公司持有青島港國際約18.41%的股份。而中遠海運集團則通過上海中海碼頭、青島遠洋運輸有限公司及中海碼頭發展有限公司間接持有青島港國際20%的股權,占股僅次于青島港集團,為青島港國際的第二大股東。
3月29日于A股上市的廣州港(601228.SH),中遠海運集團通過旗下中遠集團以及上海中海碼頭合計持股比例為7.76%,占股僅次于廣州港集團,為廣州港第二大股東。
6月9日,中遠海運集團與上海同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同盛投資”)簽署協議,中遠海運集團以協議轉讓方式受讓同盛投資所持有的上港集團34.76億股股份。轉讓完成后,中遠海運集團將持有上港集團15%的股份。由此,中遠海運集團成為上港集團第三大股東。
此外,在5月22日的江蘇省港口一體化發展推進會上,中遠海運集團與江蘇省港口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中遠海運集團與江蘇省港口集團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建立全面港航戰略合作關系,利用各自優勢,探討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的集裝箱港口及航線優化,通過資本和業務方面的合作,推動江蘇省物流產業鏈的優化和升級。由此,雙方資本方面的合作或許可以期待。
從表3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中遠海運集團的碼頭投資在一些港口的確有重疊投資,根據其發展戰略,接下來我們將會看到其在大中華區碼頭的更多動作。
“雙輪”優勢,協同發展
在不斷完善海外港口布局的同時,海外港口的投資和運營也將服務于中遠海運集團的航運業務。中遠海運集團董事總經理萬敏曾表示,
港
口是集團全球網絡布局的基礎和戰略支撐點,她與航運物流及產業鏈上下游相關業務形成了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中遠海運集團將立足于港口與航運協同發展的“雙輪”優勢,努力打造全球業界的領先者。
協同優勢
中遠海運集團旗下的集裝箱船隊規模進一步擴大超過160萬TEU,位居全球第四,市場份額達約8%。在航運聯盟化趨勢下,中遠海運集團旗下的中遠海運集運與達飛輪船、長榮海運、東方海外組成了海洋聯盟,共同運力超過535萬TEU,市場份額超過26%,這將提升中遠海運集運在全球航運市場的影響力。
航運聯盟擁有龐大的航線網絡,為了保證眾多航線能夠流暢、高效地運作,港口方面的配合和支持至關重要。此時,自家碼頭成為掛靠的第一選擇也是自然而然。相反,沒***頭投資的航運聯盟在操作成本、裝卸效率上勢必要略遜一籌。
而從另一個側面而言,
母公司的龐大船隊以及相應航運聯盟的協作,也會為港口方帶來穩定業務的來源;在進行碼頭并購時,也會因為母公司和背后航運聯盟的雄厚背景,擁有更多話語權,能更強勢并有策略地拓展碼頭布局,全面締造多贏優勢。
航運聯盟的規模和市場份額非常龐大,業務遍布全球。為此,中遠海運港口訂定了全新的發展理念“The Ports For ALL”,以建立全球化的港口網絡為目標,打造一個能夠為航運上下游產業創造最大價值的共贏共享平臺,接通全球航線,致力成為“大家的港口”。
提升效率
港口業與航運業在整個物流服務鏈中屬于上下游關系,航運企業投資經營碼頭在經濟學上屬于前向縱向一體化。對于中遠海運集團而言,碼頭業務可以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可以平抑航運市場周期性波動造成的風險,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參與碼頭的開發與經營,有利于完善整個物流產業鏈,可以更有效地發揮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效應,提高效率;投資碼頭可以密切與港口的合作關系,共同做好對貨主的服務,形成港航雙贏的局面。
為提升為航運業務的服務效率,特別是在航運聯盟的背景下,中遠海運集團可謂是開動腦筋,與其他港口經營方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如, 2016年12月19日,中遠海運港口與和記港口信托宣布,旗下三家碼頭公司簽署了統籌經營協議,共同管理及營運香港新界葵青四號、六號、七號、八號及九號碼頭(“碼頭組合”)。根據協議,“碼頭組合”的日常營運將由一個管理團隊負責,此舉將在設施調度和人力資源分配等方面發揮最大效益,將有助提升操作效率。同時,此舉將加強三家碼頭整體泊位及堆場策劃的靈活性,提升處理能力,更好地滿足航運聯盟在服務要求上的提升,從而增強碼頭組合的整體競爭能力。
再比如,1月20日,中遠海運港口與達飛碼頭控股公司在上海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約定將在全球港口范圍尋求合作,并優先探討海洋聯盟掛靠港口/碼頭等。同時,還將對對方已投資港口在業務上和服務上提供更多支持。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