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光華”踏上新征程,劈波斬浪再立新功

    2月9日,由七〇八所研發設計的10萬噸級半潛船“新光華”輪再立新功。當天,“新光華”輪裝載“比雷埃夫斯三”號 (“PIRAEUS Ⅲ”)浮船塢順利啟航前往希臘比雷埃夫斯港,該浮船塢即將作為比港重要的修造船設施,行使重要使命,預計將于30天后到達比港。


    “新光華”輪由七〇八所研發設計,于2016年12月8日交付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國最大、全球第二大的大型半潛運輸船,綜合實力全球領先。總長255米,型寬68米,型深14.5米,滿載航行吃水10.5米,最大下潛深度30.5米,載貨甲板長達210米,有效載貨面積14280平方米,與兩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完全相同,能托舉中型航母。“新光華”輪的建成營運,打破了國際業界巨頭在海洋裝備和大型海工結構物遠海干式轉運領域的壟斷,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新光華”輪已完成多個高難度運輸案例

    自2016年12月投入營運以來,“新光華”輪已完成了多個高難度運輸案例,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


    2017年2月18日,“新光華”輪與我國首個完整建造的浮式生產儲卸油平臺“希望6號”成功“合體”,完成潛水裝載作業。圖中船頭和船尾為“新光華”輪,圓筒形為“希望6號”,新光華號的甲板已潛至海下24米位置。

    此次“新光華”輪裝載的“比雷埃夫斯三”號浮船塢原名“中遠佘山”號,由上海中遠海運重工完成改造,該浮船塢長242米(超過兩個標準足球場),寬45米,重達20566噸,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巨無霸”。


    當兩個海上“巨無霸”親密接觸,“新光華”輪再次展現了其強大的裝載能力。

    2月6日,完成改造的“比雷埃夫斯三”號緩緩拖離上海中遠海運重工碼頭。


    2月7日,“比雷埃夫斯三”號在上海綠華山錨地裝載至 “新光華”輪上。


    2月9日,“新光華”輪裝載“比雷埃夫斯三”號 (“PIRAEUS Ⅲ”)浮船塢順利啟航前往希臘比雷埃夫斯港。


    八所研發的海工裝備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作為希臘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西端的重要樞紐,正逐漸為中歐陸海快線及“一帶一路”建設發揮重要支點作用。此次,“新光華”輪將把“比雷埃夫斯三”號浮船塢從上海運往比雷埃夫斯港,用于升級該港配套硬件設施,擴大修船規模,優化和提升該港的運營能力。


    好事成雙。2017年11月20日,七〇八所研發設計的“華洋龍”號完成11艘工程船舶遠洋運輸任務!“華洋龍”是七〇八所為廣州打撈局量身定制的兼具“沉船打撈”與“重貨運輸”的多功能5萬噸級半潛打撈工程船,是遂行國家戰略規劃發展的重型海工裝備。2016年11月交船以來已成功完成多項國家戰略發展保障任務。


    2017年11月17日,由七〇八所承擔對“華天龍”號DP-2級動力定位加改裝設計順利完工交船,這是國內首次嘗試對大型起重船的DP-2級動力定位改裝。“華天龍”輪是十年前交付、曾擁有“亞洲第一吊”美譽的4000噸起重打撈工程船,參與過“南海一號”古代沉船打撈等多項著名工程。2017年11月20日,“華天龍”輪開赴惠州外海開展作業。


    近年來,在海洋強國戰略的指引下,由七〇八所研發設計的疏浚工程船在“一帶一路”的海內外工程建設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大量的港口、碼頭設施、航道疏浚等工程急需各類挖泥船參與其中。小型挖泥船可通過半潛船轉運至世界各地,中大型自航挖泥船更是“基建神器”,他們跨洋越海為世界工程建設注入中國強動力。目前新的國際公約關于環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已生效執行,包括氣體排放、壓載水處理等方面的要求愈趨嚴格。七〇八所因勢利導、主動作為,研發相關系統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為新時代疏浚工程船注入新元素、提升新動能。

    自2017年以來,七〇八所已為多艘耙吸、絞吸挖泥船提供了個性化解決方案,使每艘船在滿足最新公約、安全和環保等方面得以精準升級。組織了多個學科方向的科研專家、行業大師、技術精英們聯合攻關,在技術融合和創新發展等方面深耕細作,為多型海工重裝備轉戰海內外市場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專項針對起重船、挖泥船、半潛船等船型開展了一系列的升級改造工程,為增強產品市場適應性,持續與船東保持協同互動,根據在海工市場長期的數據累積和豐富的技術經驗,研判市場發展走向,為客戶提供降低風險、提高盈利水平的研發設計增值服務。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