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俯瞰果園港集裝箱碼頭作業區。
疏浚船在長江九龍坡港雞心磧水域疏浚作業。
位于魯爾河、萊茵河交匯口的杜伊斯堡港口,塔吊車在裝卸集裝箱。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多瑙河上的新伊麗莎白橋。
美國密西西比河風光。
1月3日,記者從市交委獲悉,截至去年底,重慶港周邊地區貨物中轉占比達43%,已經成為長江上游地區最大的集裝箱集并港、大宗散貨中轉港、滾裝汽車運輸港、長江三峽旅游集散地以及郵輪母港。這也意味著重慶作為長江上游地區唯一擁有一級航道、5000噸級深水碼頭、水運一類口岸和保稅港區的城市,已具地區航運中心雛形。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積極推進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啟動了長江干支流航道整治,相繼建成以果園港為代表的一批5000噸級大型化、專業化、機械化碼頭,開工萬州新田、涪陵龍頭、江津珞璜3個“鐵、公、水”聯運的樞紐港口建設,推動了重慶水運經濟發展。
截至去年底,全市內河航道總里程達到4451公里,其中四級及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達到1400公里;港口通過能力占長江上游的60%,港口年貨物吞吐能力提高到約1.8億噸,集裝箱年通過能力達到400萬標箱。重慶港已連續5年躋身長江沿線億噸大港之列,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兩年達到100萬標箱。
“一個航運中心的形成,不僅取決于它的‘硬件’,還要看它的‘軟件’,即服務體系有多強。”市交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首家內河航運交易所——重慶航運交易所設立的重慶交通電子口岸,已成為國家7個交通電子口岸分中心之一。其服務范圍覆蓋全市11個集裝箱碼頭和團結村鐵路中心站,還與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上海港信息電子數據交換中心實現互聯互通、數據共享。
“現在我們足不出戶,就能實時監測重慶港集裝箱進出港和在上海港的通關情況。”重慶航運交易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2015年全年,該所航運交易額將達75億元,航運交易量約占重慶航運省際運輸量的60%,占長江上游地區航運省際運輸量的40%。
來自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