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行:船廠老板回鄉種田記

    本帖最后由 船舶新聞 于 2016-1-18 18:17 編輯

    年關臨近,常年在外經商的界首市田營鎮吳橋村民張建委,從山東趕回家鄉。不過與很多返鄉的外出務工人員不同,張建委回鄉不久便一頭扎進了村頭的農場,為即將建設的新蔬菜大棚跑前忙后。

    放著外地的船舶工程公司“不好好經營”,回到老家流轉土地種瓜種菜,張建委的做法,讓不少村民很是費解。但張建委本人卻有著另外一番打算:眼下,家鄉現代農業發展勢頭蓬勃,惠農政策也非常優厚,回鄉流轉土地、發展規模農業,不僅為自己開辟了大展拳腳的空間,也能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四十出頭的張建委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便出外闖蕩,下井掏過煤、工地打過工,后來在山東一家造船廠當起了技術學徒,由于肯吃苦、愛動腦,逐漸獲得廠方的認可,從學徒一步步成長為高級專業技工,后來在青島成立了自己的船舶工程公司。

    在外事業有成的張建委知道,老家還有很多人像當初的自己一樣,在務農之外,急需一份穩定的收入。因此,從1996年開始,張建委便陸續從村里帶人進入自己所在船廠工作。高峰時,他一口氣就租了10輛大巴車運送本村及周邊的村民500余人到船廠打工。靠著張建委的“傳幫帶”,村里不少人的腰包鼓了起來,有的甚至也有了獨立的工程企業。

    這幾年,由于船市不好,讓張建委動起了回鄉發展的念頭:“咱的根就在老家,回鄉發展有優勢,再說,老家還有不少人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回去流轉土地發展農業,也能幫助這些人富起來。”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2015年6月,張建委正式踏上返鄉創業路,先期投資300多萬元,流轉土地1000畝,成立了祥潤家庭農場,主要進行小麥良種繁育和反季大棚蔬菜等種植。

    做船舶工程是能手,但發展現代農業張建委卻是個外行。為了讓農場盡快走上正軌,他沒少下功夫,大至種植品種選擇、銷路市場開拓,小到田間管理、大棚建設,都是一絲不茍地從頭做起。

    “種植的洋蔥等蔬菜全部施用有機肥,還專門請了農業技術專家跟蹤指導做保障,預計我們的大棚蔬菜要比一般蔬菜提前一個月上市,畝均效益可超過4000元。”整年的收成還未完全到手,張建委對農場的收益卻已是胸有成竹。他介紹,由于之前已與客商簽定了購銷協議,農場的年收入可以說是“板上釘釘”,有望達到130多萬元。更關鍵的是,目前,農場可為周邊村民提供近百個工作崗位,每年可幫助近10戶貧困戶脫貧。

    “今后,我打算把附近的農業資源進一步利用起來,例如,我們這邊水資源豐富,可以此發展休閑垂釣。”張建委盤算著,下一步,他要在農場現有規模基礎上,建設農家采摘園、農耕文化園、立體種養基地等,力爭把農場建設成集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現代休閑農業園,進一步提高農場效益,帶動更多群眾致富。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