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
不前衛,不張揚。
他們經歷批判與反思,
從而懂得堅守與信仰;
他們經歷改革與開放,
從而懂得創新與踏實。
他們用自己的似水年華,
為中國成為第一造船大國奠基;
他們用自己的無悔青春,
成就了中國造船業實實在在的中流砥柱。
——題記
陳強,上海船舶工藝研究所研究員,造船工藝裝備研發領域科研中堅。他出生于1962年。作為一名“60后”,他的身上有著那個年代特有的“烙印”:有理想,有追求,政治上要求進步,工作中勤勉奮進,生活里節儉樸素。算起來,陳強與船舶工業結緣,已有30年。大學畢業后,陳強進入中華造船廠,從事設備維修與管理工作。19***,他又作為技術骨干被調入上海船舶工藝研究所。從那時起,陳強全身心投入到造船工藝技術裝備的研發事業,一做就是20多個年頭。
冰與火,這是一位科研人的堅守與熱情
作為船舶工藝裝備研發的科研中堅,陳強主持過一系列先進工藝裝備的總體設計與核心部件設計工作。他相信只有不斷革新設計理念,才能開創一流工藝技術。
2010年,陳強所在的團隊承接了一項工藝裝備新產品——“艉部作業平臺”的研發任務。該裝備用于大噸位舵葉和螺旋槳的安裝,可有效減少大型起重設備的吊運次數和占用時間,在安裝功能上也更貼近舵和槳的安裝工況。
裝備設計階段,陳強擔負著機械總體方案、主頂升平臺、舵葉安裝平臺及螺旋槳安裝平臺等大量繁重的設計工作。他在調研、分析國內外同類設備的優點及我國造船企業的現狀基礎上,攻克了諸多技術難關,出色完成了設計任務。
裝備研制期間,陳強帶領科研團隊加班加點,幾乎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一門心思撲在圖紙的設計、修改上面。裝備的制造和安裝期間,上海恰好撞上幾十年不遇的高溫天氣,作業現場每天40多攝氏度的天氣給安裝帶來了諸多困難。陳強和團隊成員的衣服每天都被汗水濕透。然而氣溫再高、困難再大,也阻止不了陳強和團隊成員的決心。他沉著冷靜地指揮著作業,成為團隊成員的“定心丸”。
當制造好的設備交付位于北方的船廠調試使用時,已經是寒冬臘月。調試現場,水杯里的水已經凍成冰塊。陳強穿著厚重的棉衣,有條不紊地與客戶講解設備的操作規程,絲毫看不出是一名來自南方的技術人員,儼然就是一位強悍的北方壯漢。
火熱與冰冷,考驗著一名科研人的堅守與熱情。在陳強和團隊的努力下,“艉部作業平臺項目”研制任務圓滿成功。該裝備使用調整過程平穩,調整就位精度高,安裝作業時間短,作業勞動強度低,現場安全性好,平均每條船的舵槳安裝作業減少吊車占用11工時,比原有方法降低作業時間75個工時,大大節省了生產成本。同時,該產品有效節省人工成本,將人工裝配由原來的8人減少至2人,成為提高造船效率、實現精度造船、節能造船的重要工藝裝備。
光與熱,這是一位造船人的熱忱與擔當
不待揚鞭自奮蹄。寒暑往來,陳強以吃苦耐勞、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行走在科研之路上。
2012年年初,南方某船廠委托上海船舶工藝研究所定制一臺艉部作業平臺。這一次陳強按照船廠的需求對裝備開展了量身定制,幾乎將設備的液壓系統、電控系統作了重新設計。
為了將這個項目做好,2012年春節前夕,陳強親自跑到船廠,深入生產作業現場半個多月,與現場操作人員、生產管理人員聊天、溝通,了解到對舵槳安裝需求和建議的“第一手”材料。本著“技術領先、成本合理”的原則,陳強展開了重新設計。他相信,只有做到設計的不斷改進,才能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為客戶提供定制性的工裝裝備以及技術服務總方案。他將“平地造船、同步聯動”的理念融入設計,對艉部作業平臺的技術開展了大跨步技術升級,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認可。
作為上海船舶工藝研究所工藝裝備研發的中流砥柱,陳強身上的擔子很重,2012年上半年對于他來說,是一段異常疲勞的時期。在負責艉部作業平臺技術升級的同時,他還承擔著某船廠生產輔線的方案設計以及14臺“三維液壓頂升機”的批量定制生產任務。在頂升機生產過程中,他主導對產品開展技術改進,提出增加位移傳感器的方法,使整機性能和操作性得到提升,從而實現了分段裝配精度達到0.5毫米,將原人工裝配1天的時間節省至2小時,大幅度縮短了裝配周期。這項技術升級同時作為上海船舶工藝研究所的一項降本增效項目。該項目采用國產優質元件代替進口元件,使每臺產品成本顯著下降10%,節省了大量生產制造成本,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這半年時間里,陳強把時間排得滿滿當當,加班加點、通宵達旦,連一個完整的休息日都沒有。再好的身體、再強的意志、再充沛的精力也抵擋不住長期高負荷的深度腦力勞動。2012年5月下旬,陳強一直咳嗽不止,醫生診斷肺部有陰影,需要系統治療。然而,他也只是下班后帶著工作電腦到醫院,吊了三天鹽水,就繼續奔赴科研生產調試一線。他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精神感動了團隊里的每一個年輕人,用自己的光與熱,詮釋者造船人對事業的熱忱與擔當。
時值中國船舶工業轉型發展之際,陳強用實際行動,不斷踐行科技創新。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陳強就是新時代科研工作者一位杰出代表。如果說工藝技術轉型升級是一段恢弘的樂章,那么為實現轉型無私奉獻的陳強等科研工作者就是這一樂章的歌者。正是他們,用自己執著的追求、無悔的付出,唱出一曲曲開拓創新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