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攜手共建航運數字生態圈——訪中國船級社黨委副書記、副總裁孫峰



    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疫情,讓我們在體驗到出行不便的同時,也真切感受到了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的無處不在和無限美好。我們突然意識到,這些新技術不僅在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在重塑著產業發展的形態和邏輯。那么,隨著智能制造、智能航運的發展,未來船舶檢驗服務模式和方式將呈現哪些新的變化,中國船級社將如何定位在未來產業格局中的公正第三方角色?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專訪了中國船級社(CCS)黨委副書記、副總裁孫峰。

    準確識變:信息技術推動檢驗服務升級

    「記者: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影響。同時也讓我們對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強大作用有了更多了解。我們感覺,如果這次疫情沒有這些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等工具的應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可能會受到很大影響。能不能說,其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已經離不開這些技術?」

    孫峰:正如你所言,疫情發生以來,以5G、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疫情防控和在線復工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有三個非常典型的案例:一個是在線“云監工”。為了應對疫情,1月23日,武漢開始建設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央視同時開通了24小時5G高清實況直播,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網友觀摩,從剛開始的幾十萬人、幾百萬人在線瞬間漲到數千萬人在線,到1月31日,直播總在線觀看人次更是突破1個億。而這個被網友稱為史上最強“云監工”項目的實現主要得益于5G基站+云網融合技術。第二個例子是,疫情期間,專家利用大數據技術梳理病毒感染者的活動軌跡,追蹤人群接觸史,成功鎖定感染源及密切接觸人群,為疫情精準防控提供決策依據。第三個例子是許多單位利用視頻會議、語音會議等非現場方式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同時開啟“遠程復工”模式。實時通信(RTC)技術為企業、團隊的遠程實時溝通提供了有力保障。這些案例說明,新一代信息技術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層出不窮的新應用將為整個社會的轉型賦能,不光是在生產領域,包括我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健康醫療等方方面面,它將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

    「記者:新技術應用在疫情應對中大顯身手、大放異彩,您覺得這件事本身有什么值得我們思考的嗎?」

    孫峰: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云、大數據分析、5G應用、遠程通信技術在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中的突出表現和重大作用,也給了我們兩方面的啟示。一方面,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其實已經比較成熟,正在融入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是有時我們感受不深。新冠疫情發生后,這些技術得到進一步廣泛應用,為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發揮了獨特作用,也讓我們真切感受到其功能強大,這是值得我們欣喜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意識到,這些新技術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的應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被動式的,這反映出我們在應用新技術方面仍存在一些傳統慣性,這種慣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制約了新技術的發展和推廣應用。例如視頻會議、音頻會議,可以使工作更加方便和高效,但起初應用時呈現出諸多不適應。種種現象表明,我們在改變傳統習慣和主動探索應用方面做的還很不夠。因此,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在新技術應用方面,如何更具主動性和前瞻性,以新技術應用助力產業轉型。

    「記者:對船舶檢驗服務有哪些啟示?」

    孫峰: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推動智能制造、智能船舶、智能航運不斷向縱深發展,這種發展趨勢又將對船舶檢驗服務不斷提出新的課題和要求。如何在智能制造、智能船舶、智能航運發展風起云涌的背景下更好地提供我們的檢驗服務,如何保障船舶智能技術的安全性,需要船級社給出答案。未來,船級社的檢驗服務將在三個方面實現創新升級。一是檢驗手段,目前無人機、AR眼鏡等已經用于輔助檢驗,未來伴隨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還將有大量新裝備投入使用;二是檢驗方式,現場見證的方式將逐漸被改變,遠程檢驗和視情檢驗將得到越來越多的實施;三是檢驗對象,未來隨著船舶智能化發展,檢驗模式將向數據驅動演變,檢驗的對象也從檢驗具體設備本身轉變為檢驗設備+驗證數據的安全性和數據結果的準確性。同時,隨著船舶檢驗網絡與船舶智能制造網絡的互聯,借助數據分析等手段,船舶建造檢驗的智能化也將成為必然。可以說,新技術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傳統船舶檢驗服務的內涵和外延。因此我想強調的是,面對這種趨勢,船級社需要制定出更適合技術發展的規范標準和檢驗、驗證實施指南。

    主動應變:與行業發展同步向前

    「記者:船級社應該如何回答行業發展提出的新命題?」

    孫峰:正如前面所說,面對智能制造、智能船舶、智能航運發展提出的新課題新挑戰,我們需要主動思考,提前布局,確保船級社服務與整個工業界的發展同步。同時,要充分發揮第三方的作用,為工業界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技術支持與保障。

    我認為,未來檢驗技術的發展將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現有技術的延伸,通過推進傳統檢驗模式與新技術融合,逐步替代現有登輪檢驗模式。形象地說,就是在現有檢驗模式和檢驗方式基礎上,對“胳膊、腿和眼睛”進行延伸,如應用AR和VR技術、無人機技術實現遠程檢驗等。第二階段,技術間的融合。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船舶本身的智能化將逐步提高,船舶將自行采集大量數據。這時我們就需要基于工業互聯網對檢驗技術進行升級,也可以說是在“胳膊、腿和眼睛”延伸的基礎上,再加裝輔助的“大腦”,如借助AI進行輔助決策,對缺陷進行圖像識別,對故障實施自主診斷,從而開展視情檢驗。如此,檢驗的模式和方式都將隨之發生變化,現有登輪檢驗模式逐漸被視情檢驗模式替代。第三階段,數字驅動型檢驗。隨著工業互聯網進一步發展,檢驗模式將從現有的經驗判斷型徹底轉變為數字驅動型,即基于數據分析來進行檢驗和判定。這里涉及到數字孿生的應用。數字孿生的建立更多是針對設備運轉狀態的預測和設備維護等,同時也為新的檢驗和驗證模式提供支持。這種檢驗方式完全是數字驅動型的。需要再次強調的是,盡管船級社未來的檢驗制度和檢驗模式都將發生巨大變化,但船級社作為公正第三方的角色并沒有改變,只是逐漸增加驗證數據結果的準確性和數據的安全性,依舊是為船舶安全和設備安全服務。

    「記者:要實現您所說的第三階段發展目標,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孫峰:實現上述轉型,需要從船舶的設計、建造到投入運營,整個過程中的所有數據都流動起來,這也將促進整個工業界的互聯互通。首先,需要建立共同的數據標準,同時要統一數據接口。因為船舶從設計到制造,再到運營全過程所有數據的傳輸要基于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數據模型。其次,需要建立新的檢驗制度,由原來的定期檢驗轉變為未來的實時檢驗、視情檢驗。同時要考慮采用什么樣的數據才能驗證設備正常與否,裝備安全與否。這意味著相應的規范和標準發生了改變,檢驗的對象也可能同時發生變化,原來僅針對裝備、設備和船舶的檢驗,未來將更多轉變為驗證數據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準確性,以及數據采集范圍是否足夠,數據采集方式是否可靠,相關數據應用的模型是否正確可靠,而這就需要建立基于數據的新型規范標準。總體來說,就是原有的基于經驗型的判斷,將轉變為基于目標的風險型分析判定,由原來的人工判斷轉為智能判斷。

    航運數字化、智能化是一項系統工程,而檢驗仍然是未來航運數字生態鏈中的重要環節,將與眾多行業相關方產生數據連接。對船級社而言,對數據進行驗證將不僅是為檢驗服務,更重要的是保障行業的數據生態安全,這是船級社作為行業第三方的角色定位要求,是職責所在。

    科學謀變:重建數字生態圈

    「記者:行業的智能化轉型目前面臨著哪些困難與挑戰?」

    孫峰:行業數據生態安全離不開大數據分析,而在船舶設計、建造和營運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如船舶運營中的船舶航行數據、設備運行數據、船舶能效數據等,由于行業間任何一方所產生的數據都只是描述船舶行業的一個側面,要實現高度智能化,行業相關各方間的數據共享、交換必不可少。也就是說,數據需要流動起來才有價值。當下的一個現實問題便是數據的可交換性還不夠,雖然隨著大數據分析技術日益成熟,數據作為資源和資產的價值逐漸被認知,但行業的數據資源共享規則仍有待建立。鑒于此,中國船級社提出重建數字生態圈倡議,希望攜手行業相關各方建立一個數據共建、共治、共享、共贏的生態機制。

    「記者:重建數字生態圈需要做哪些工作?」

    孫峰:隨著數據在船舶行業和船舶檢驗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數據應用越來越廣泛,行業整體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數據共享、數據驗證、數據應用系統的符合性驗證、數據確權等的需求將日益增加,船舶行業迫切需要數據應用的技術解決方案,以實現船舶行業傳統產業與信息技術的完美結合。當下最緊迫的是要讓數據先“動”起來,而確保順暢流動的前提是解決數據共享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規則,有效的游戲規則將是制度穩健運行的基石,可以確保各參與方有條不紊地進行協作。二是利用區塊鏈技術(通過加密等)保證各方所持數據的安全性、準確性。我們研究認為,要建立這種機制,區塊鏈技術將發揮重要作用,為此,CCS于去年建立了實驗室進行進一步探索。三是隨著數據轉換接口的增多,需要建立數據的統一標準,促使數據的自動對接與融合。四是對數據進行驗證。五是對數據安全的管控。

    「記者:解決好行業的數據交換問題后,船舶檢驗服務將發生哪些變化?」

    孫峰:隨著造船廠、設備廠、船公司、維修檢測企業等行業相關各方之間數據共享、交換需求不斷增加,整個船舶產業鏈的數據分析應用將越發活躍。在這種條件下,各種智能化系統、智能化設備的應用將越來越普及。如何保證這些數據按照安全、可信的要求進行使用、保護數據擁有者的權益、確保各種智能系統和設備在運行中不出現安全風險,是對船舶檢驗公正第三方機構提出的新要求。船級社有責任、有義務為用戶提供可信的數據交換、數據內容、系統符合性以及安全性等驗證的技術解決方案,并提供相關技術服務。

    《交通運輸部關于建設國際一流中國船級社的意見》提出,“加強智能檢驗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推進大數據、互聯網+船檢領域的應用”“加快檢驗技術研發應用。推進傳統船舶檢驗模式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通過在線監測、網絡技術、大數據、新型三維分析平臺等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檢驗技術研發應用水平換擋升級”。為此,我們對智能船舶檢驗技術開展了全方位的研究和布局,建立船舶檢驗新技術實驗室和船舶智能技術與安全實驗室。船舶檢驗新技術實驗室主要在無人機、機器人、智能穿戴設備、在線監測設備、便攜式測量設備、新型無損檢測設備等新檢驗裝備,以及遠程協同、在線監測、數據分析、狀態評估、智能診斷、風險分析等新技術手段方面開展研究;船舶智能技術與安全實驗室主要針對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物聯網等技術在船舶領域的應用開展研究,支撐智能船舶安全管控、檢驗驗證、風險處置等技術體系及標準體系的構建,保障智能船舶的安全水平,引領我國智能船舶產業的安全及高質量發展。

    作為公正第三方機構,未來我們將充分利用已經取得的船舶行業OID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工信部區塊鏈技術與數據安全重點實驗室等有利條件,以及在工業互聯網、數據共享、智能數據采集、數字孿生等研究中積累的經驗,為船舶行業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技術解決方案,促進傳統行業轉型升級。

    「記者:伴隨技術的發展以及工業界向服務業轉型,信息越來越透明,那么船級社作為第三方地位會不會發生改變?」

    孫峰:你的問題非常好。十八世紀中葉,為了應對當時海上船舶運輸風險,船級社應運而生,而其個性鮮明的獨立第三方地位的確立,主要源于當時相關各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今天,伴隨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數據共享水平不斷提高,信息越來越透明,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得到極大改觀。但船舶行業作為一個綜合復雜的行業,涉及到政府、保險、銀行、民眾等方方面面的利益,信息越多越透明,也越復雜,任何單一方面的第一方、第二方所提供的信息都不足以被各方所采信,由一個獨立、公正、權威的第三方機構對這些信息進行驗證變得更加重要和不可或缺。在這方面,船級社的地位獨一無二,優勢得天獨厚。因此,未來船級社作為公正第三方的地位只會進一步加強,而不會削弱。當然,對于船級社而言,檢驗的模式、方式和手段,如上所言,都會發生巨大變化,更重要的是驗證的范圍也會從僅僅針對船舶設計、建造、產品、營運為主要檢驗對象,擴展到為驗證船舶的技術狀態而進行的數據采集,數據的安全性、可靠性驗證,以及數字模型的驗證等方面。這種轉變是事關全局的歷史性跨越,需要一個全新的數字生態圈的環境來支撐,而這個數字生態圈的建立和健康、安全、有序發展,則離不開相應技術,如區塊鏈,以及相關規則作為保障。從這個角度講,船級社更需要發揮好第三方的獨特作用,為全新的數字生態圈建立起相應的規范標準,為造船、船舶及航運建立起相關的數字標準。總之,技術的發展速度超乎想象,帶來的影響也超出預見,對此,船級社必須保持清醒認識,牢牢把握未來發展趨勢。同時,對自身的作用進行重新思考,與時俱進找準定位,及時主動做出相應調整。相反,因循守舊、故步自封只會坐失發展良機,甚至被淘汰。對于中國船級社來說,未來我們將進一步鞏固和發揮第三方機構的優勢和作用,為行業數字生態圈提供安全保障。

    來源:中國船檢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