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最新報告顯示,與世界其他區域相比,許多歐洲港口已經感受到貨船停靠減少帶來的影響。
世界港口可持續發展計劃和國際港口協會(IAPH-WPSP)發布的港口經濟影響晴雨表是國際港口可持續發展計劃(WPSP)編寫并發布的第五份報告。國際港口可持續發展計劃由國際港口協會主導,以便全球的港口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據悉,目前歐洲地區面臨倉庫和存儲設備短缺的港口占比較小,在這段時間內,港口的利用率總體上逐漸下降。
此外,歐洲港口受到工人短缺影響似乎要更大一些,有28%的港口在最近一周稱遭遇工人短缺問題。
貨船停靠量下降的全面影響有待進一步觀察
船舶停靠量下降的影響在全球范圍內不斷顯現。在上周接受調查的76個港口中,幾乎所有港口都表示船舶停靠量降低了5%至25%。
船舶停靠量急劇下降的港口數量從10%至11%下降到上周的不到2%。其他貨船的情況基本保持不變。調查結果顯示,報告稱16周至19周之間,船舶停靠量減少超過25%的港口仍然保持在12%至14%之間。
本報告合著者Thanos Pallis教授表示:“集裝箱航線的貨物總損失可能沒有預期那么高,因為4月份的同比數字為負,但比最初的預期要好很多。”
“集裝箱船數量的減少并不是全部與新冠疫情直接相關。有報道稱,空船數量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歐洲-遠東航線。其他航線上沒有其他注冊空船,但與正常全面運營周相比,船舶總停靠量下降了約20%。代替大型集裝箱運輸船的區域支線船舶運行良好。”
內貿地區卡車仍受跨境管制
約12%的受訪港口稱跨境公路運輸出現延誤或嚴重延誤,6%的港口表示跨境卡車運輸已停運。
與四月最后一周相比,盡管情況已有所改善,但一些港口的情況仍不穩定。
部分港口設法通過鐵路運輸將進口集裝箱疏散到內陸倉庫或離港口較近的暫存倉庫,以減輕邊境對卡車和卡車司機進行嚴格管制造成的碼頭擁擠。
目前為止,歐洲是受貨運量下降影響最大的區域
在每周的港口抽樣調查中,歐洲港口所占比例最大,占所有回復港口的38%至54%。例如,在每周貨船停靠量下降的港口占比中,歐洲的份額遠高于全球其他區域。
與調查的第一周相比,歐洲集裝箱船和其他貨船停靠港口的情況逐步惡化。
本報告合著者Theo Notteboom教授表示“未來幾周內,由于集裝箱航線空船航行數量增多,許多大型港口的吞吐量將大幅下滑。我們預計這些大型港口將受到最大影響。”
“然而,這將對全球供應鏈產生多大影響以及經濟需要多久才能恢復(尤其是歐洲),還需要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