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協發布報告稱,2015年,全國粗鋼產量為8.04億噸,同比下降2.3%,為近30年來首降。
根據海關最新統計結果,今年1月份,我國出口鋼材累計974萬噸,環比下降8.63%,同比下降5.35%。
來自中國商務部網站的消息則稱,歐委會官方發布公告將對原產于中國的進口無縫鋼管、中厚板和熱軋平材鋼三類鋼鐵產品同時發起反傾銷調查,并對自中國進口的冷軋鋼板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這仨消息結合起來看,我們讀出的訊息就是:我國鋼市發展對內對外都是舉步維艱。
一切都是由鋼材產能過剩引發。產能過剩,聚焦出口,觸發出口國貿易保護意識,打壓出口,產能更為過剩,供求失衡,產量自高點回落。
產能過剩初期,市場常常以價取勝爭奪市場,一時可能頗受買家歡迎,但發展至中后期,失衡的供求將會令整個市場陷入惡性循環,破壞市場健康運行的動能,肯定是到處“惹人嫌”。我國鋼市目前就是處于這中到后期階段,內需不足以支撐龐大產量就想著外輸,可是別國鋼企豈會聽之任之,鋼材“走出去”,哪有那么容易。
粗鋼產量下降對我國鋼市無疑是一件好事,“外輸”問題連連,我們表示無奈,但“內部消化”可控,還當繼續堅持。小編預計,粗鋼這三十年的首降是化解過剩產能一定意義上的小小起點,但它不會是終點。
來自鋼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