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滬水上巴士試運兩個月成績不理想:一艘船一個人

    本帖最后由 船舶新聞 于 2016-2-17 15:40 編輯

    昨天上午,從公平路渡口出發的水上巴士僅有1名乘客

    少人問津的售票口、被冷落的候船廳……水上巴士試運行兩個月,“成績單”卻并不十分理想。輪渡公司負責人坦言:“一直在虧本!”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記者昨進行實地調查。

    “消息不靈通,不少人都不知道。”工作人員坦言,試運行兩個月以來,1名乘客“包船”的現象時有發生。乘客以“觀光客”為主,大多是退休的老人。

    昨天,上海市交通委向記者表示,交通委已牽頭對試運行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目前水上巴士的評估正在進行之中,將提出試運行結束后是否調整為正式營運的方案意見。另據業內人士透露,本市相關部門也在考慮將水上巴士與旅游并軌,多層次發展浦江游覽:既有高檔的浦江游覽郵輪,也有平民輪渡產品,讓百姓進行多樣選擇。

    緊閉的水上巴士通道、無人問津的售票口、被冷落的候船廳……這是記者昨天上午7時40分許在東昌路渡口看到的景象。水上巴士試運行兩個月,“成績單”卻不十分理想。輪渡公司負責人坦言,“一直在虧本!”水上巴士運營真實情況如何?為何如此蕭條?記者進行了一番走訪。

    目擊

    現象一  1人“包船”時有發生

    昨天上午8點,停靠在東昌路碼頭的水上巴士,迎來了該班次的唯一一位乘客。隨著長鳴的汽笛聲,它緩緩駛在黃浦江上。較為“滑稽”的是,駕駛員、技工、服務員以及兩位水手,共5名工作人員在客位500人的輪渡上為1名乘客服務。工作人員坦言,試營運兩個月以來,乘客“包船”的現象時有發生。他說:“即使只有1位乘客,輪渡照樣得開。”

    無獨有偶,當天上午8點30分,公平路渡口也出現了1人“包船”情況。記者注意到,售票處的兩個窗口已貼上了“暫停服務”的標志,入口處,一位樣貌50歲左右的售票員手持移動刷卡機,等待上船的乘客,偌大的候船廳乘客寥寥無幾。

    伴隨著一段 “乘客們,歡迎乘坐上海輪渡水上巴士”的提示音,第三班水上巴士從公平路渡口準時出發,船上除記者外僅有一名乘客。這是位頭發蒼白的老者,他安靜地坐在位子上擺弄著手中的單反相機。這是他第一次乘坐水上巴士,對于1人“包船”的情況,他顯得有些意外,也表示十分榮幸。“今天正好有空,過來看看兩岸的風景。”他告訴記者,從家乘車趕到渡口得花半個小時。十幾分鐘的船程,他大多時間都站在戶外的船板上,不停地選角度、按快門鍵,顧不得清晨的冷風將他的頭發吹得多么凌亂。末了,他對記者說:“值得一看,在上海呆了幾十年了,這勾起了他小時候對上海回憶。”他表示,下午會來乘水上巴士回家,但愿可以見一見厚云層遮掩下的藍天。

    至于乘客稀少的原因,老人認為,“跟知名度不夠高有關,我昨天到網站查了好久,打了電話后才確認了行程。可想而知,對外地人來說消息更閉塞了。”

    現象二 絕大多數都是“觀光客”

    不見“上班族”,“觀光客”卻“唱主角”。昨日上午9點,在東昌路渡口,水上巴士迎來了6位乘客,大多數都是鬢角微霜的老年人,其中三位是從外地來滬觀光的游客,三位是“組團”來追憶老上海的一家人。今年69歲的楊阿伯對記者說,“我早上6點多就起身,從浦江鎮趕來,轉乘了兩部公交花了一個半小時才到這里。”楊阿伯有4年沒來外灘附近了,他此行還帶上了親戚湯阿婆以及她正念大一的孫子。她說:“正好家人有空,就一起來看看黃浦江風景。”家住三林的湯阿婆則感慨道:“外灘變化真的很大,記得20多年前,我們都將自家種的果蔬運到公平路碼頭來賣。如今這里大變樣,我們都快認不得了。”

    看到零星的乘客,楊阿伯感到比較意外,“消息不靈通,不少人都不知道。”比起公交、地鐵,楊阿伯認為乘坐水上巴士是一種享受,不僅空間夠寬敞,乘客還能飽覽兩岸風光,他說:“真的很惠民!”楊阿伯建議,水上巴士可與觀光旅游相結合,為百姓提供多元化服務,相關部門可考慮延長營運時間,配備講解員、增設宣傳屏幕等舉措。

    此外,談及“黃牛”可能提前購票提價的擔憂,輪渡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兩個月以來,未看見過旅行團和‘黃牛’。”為了避免對方“打埋伏”,在水上巴士正式運行時,輪渡公司也將積極做好相關防范工作。

    分析

    要想收支平衡滿載率需達10%

    輪渡公司經理徐春杰向記者介紹,由于公平路渡口與東昌路渡口同時發船,上下行線對開,即使在一個渡口只有一位乘客,兩條航線也要正常行駛,如果兩點均無人登船,此班輪船會停運。

    徐春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1月下旬,水上巴士的油費就達到了3萬塊,平均每開一趟油錢要四五十塊,比如這班只有1位乘客,收入才4元,公司肯定虧本。要想收支平衡,水上巴士的滿載率需要在10%。目前,水上巴士有500客位荷載250人,需要每趟載客50位。而輪渡公司統計數據顯示,水上巴士首月客流量為平均在169人次/日,這一數據在第二月滑落到19人次/日,最低時則是4人次/日。由于贈票效應等原因,最高客流量為首日試運行的1031人次。

    至于門庭冷落,徐春杰也分析了原因。首先,水上巴士開通的初衷是為方便上下班高峰時間的通勤人群,緩解陸上交通擁堵。但和公交、地鐵相比,班次少、航線少或成水上巴士“軟肋”。本次開通試運行的水上巴士上行線為“公平路渡口-金陵東路渡口-東昌路渡口”,下行線為“東昌路渡口-泰同棧渡口-公平路渡口”,試運行時間為工作日上下班高峰時間,即上午7:30-9:00,下午4:30-6:00,每30分鐘一班,兩個上客輪渡站同時發船。

    這樣一來,“上班族”很容易因趕不上某一班船而更換通勤方式。輪渡公司工作人員舉例說:“本月15日下午,一位家住楊浦區的乘客夏先生就反映,雖然步行20分鐘就能趕到公平路渡口乘船,但由于水上巴士班次少,‘頭班船’開得過早,想多補覺的他只得選擇公交出行。”徐春杰認為,除了增加班次讓上班族能“掐”著時間乘船外,同時將線路拉長,才能真正起到疏散地面客流的效果。

    第二,輪渡公司的前期預測是按照全年正常運營的平均客流量考慮的,試運營期恰逢全年客流低谷期。徐春杰表示: “去年底開通后,上海多雨又逢寒潮,加之外來務工人員陸續返鄉,客流處于低峰運行狀態。預計正月十五后客流或能逐步回暖。”

    水上巴士渡口的交通配套不完善,是他總結的第三個原因。徐春杰認為,公交地鐵與輪渡還應做好銜接,例如,公平路渡口附近有超過10個公交車站、地鐵12號線提籃橋站,但如何打通居民樓與相關渡口之間“最后一公里”問題還需重視。此外,徐春杰認為,應對水上巴士加大宣傳力度,并做到與“浦江游輪”差異化競爭。 試運營期間,水上巴士乘客以“觀光客”為主,大多是退休的老人。他說:“水上巴士與旅游并不絕對沖突對立,旅游也需要交通的支持。”

    構想

    “水上巴士”或與旅游并軌

    “雖然兩個月來的‘成績單’不十分理想,但我們對水上巴士項目依然很樂觀。”徐春杰表示,這打破了目前輪渡過江的單一模式,也更好地宣傳了黃浦江百年輪渡文化。徐春杰介紹,目前輪渡公司已向交通委上交關于“延長水上巴士試運營”的意見和建議,也尚未收到交通部門停運通知。

    據悉,黃浦江兩岸開發的相關單位也曾提出建議:在“十三五”期間,增開水上巴士,航線覆蓋黃浦江上、中、下游,在黃浦江上游段,從徐匯濱江到陸家嘴到東昌路到東方明珠再到外灘;中游從董家渡、楊家渡到公平路或秦皇島路附近;下游則從公平路到復興島、共青森林公園附近。這樣一來,水上巴士可實現網絡化規模化,讓其真正“活”起來。

    昨日,上海市交通委向記者表示,交通委已牽頭對試運行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目前水上巴士的評估正在進行之中,將提出試運行結束后是否調整為正式營運的方案意見。

    另據業內人士透露,本市相關部門也在考慮將水上巴士與旅游并軌,多層次發展浦江游覽:既有高檔的浦江游覽郵輪,也有平民輪渡產品,讓百姓進行多樣選擇。

    來自青年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