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極航線開通與思考

    北極航道因海冰的存在,一直被部分國際學者質疑其開發難度過高、成本高昂。而目前研究北極氣候變化的少數專家已經作出初步論證:北極海冰的面積不僅在減少,厚度也在變薄。“這是一個長期的趨勢性的減少,意味著北極航道開發的難度會隨之降低,成本也會下降。北極航道的獨立航向時代正在到來。”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戰略研究室主任張俠說。

    冷戰結束以后,特別是近年來,伴隨北冰洋海冰的快速變化,北極航道作為連接東亞和歐洲以及北美洲最近的海上通道,其潛在的航運、經濟和戰略價值,引起眾多國家的重視。

    2013年8月8日,中遠集團“永盛”輪試水北極航道,此次航行全程2936海里,需穿過白令海峽向西航行,到達挪威北角,最終前往歐洲各港口航道。這是中國商船首次嘗試經由北極航道抵達歐洲。

    據貿易風報道,目前ABS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運營官Eric Kleess和中遠集團安全技術監督部主任Cai Meijiang船長在上海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希望利用氣候條件變化開辟新業務,前往以往不通航的地區獲得運輸貿易機會。通過北極航線的運營,亞洲和歐洲港口之間的海運航程與以往途徑蘇伊士運河的航線相比,將減少約4000海里。

    雙方表示,此次達成合作目的在于擴大中遠集團對東北半球航線的使用,獲得更多常規貿易的機會。此外雙方還將探討西北半球航線航行,并發展冰級船航線業務。合作第一步將是倡議北極航運技術發展。

    Kleess表示,ABS將與中遠集團共同開拓貿易航線發展。結合ABS技術經驗,以及中遠成功運營中國商船“永盛”輪運營北極航道的堅實基礎,共同促進可持續北極航道航運發展。

    北極航道的開通將大大縮減航運成本,提高航運生產力。隨著將來更多商船投入到北極航線的運營,社會的總體生產力提高。中國作為北極圈附近的國家,又是貿易大國,北極航道的開通必然是受益良多。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化石燃料為主要動力的情況下,環境保護問題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中國作為一個貿易大國和航運大國在北極航道的利用與保護上必須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技術領域,加強船舶設計規范,對航行于北極地區的船舶進行更高的強度要求,開發新能源動力船舶已經被提上議事日程。在法律領域國際組織應該制定相應的公約和標準,指導各國在北極地區的環保行動。


    http://v.qq.com/page/b/i/z/b0015y0dwiz.html

    [flash]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b0015y0dwiz.html[/media]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