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海海澄百年崇興船廠將搬遷


    鄭家人說,自行拆遷期未過,船廠屋頂昨被人拆掉

    隨著月港歷史風貌區綜合整治的推進,九龍江畔有著百年歷史的龍海市海澄崇興造船廠面臨拆遷。這一消息引起廈漳兩地學界和民間人士的關注。昨日,自行拆遷期未過,船廠的屋頂已被拆去一角。

    對于船廠的去留,海澄鎮政府回應,將把崇興造船廠搬遷到隔壁原國營海澄船廠的舊廠房。場地騰出后,崇興船廠的簡易搭蓋將拆除,改作沿江景觀設施。但新廠房不能造大型船只,這引起學者關注,認為實景博物館的意義被破壞。

    自行拆遷期未過 造船廠屋頂被掀

    崇興造船廠頭家鄭水土今年60歲。他回憶,鄭氏家族在海澄當地的造船歷史已有100多年。清末,他的祖父鄭文慶繼承祖業,創辦崇興船廠。1957年一度并入龍溪造船廠海澄分廠。改革開放后,鄭家向人民公社體制下的大隊購買灘涂地,恢復老字號繼續造船。

    近段時間,隨著月港歷史風貌區綜合整治工作的推進,崇興造船廠因為沒有相關土地手續,被列為違章建筑。前天下午,鄭水土收到海澄鎮政府下發的通知書,要求他在兩天內自行拆除違章建筑,恢復原貌。

    昨天上午10點,海都記者來到位于海澄鎮豆巷村月溪河口的崇興造船廠。船廠臨水而建,是磚木結構,石棉瓦屋頂,外觀較為簡陋,船廠內還有一艘未完工的船模。此時,規定的自行拆除期限還沒過,船模正上方的石棉瓦頂已被掀開。鄭水土的妻子說,早上村里沒打招呼就叫人來拆屋頂,東西都沒來得及搬,幸好船模沒被砸壞。

    政府:船廠將搬遷到隔壁的舊廠房

    昨天上午,海澄鎮黨委書記陳雙全來到月港風貌區檢查。他表示,崇興船廠的用地屬于“兩違”的范圍,考慮到月港造船技藝的傳承,政府打算就近搬遷到與其臨近的原龍溪造船廠海澄分廠的廠房,新址更大,環境設施也更好。

    “歸根結底要看清一個問題,我們是要保護月港造船這項技藝,還是保護那塊地?”陳雙全說,政府已經組織人員,對崇興造船廠進行丈量,賠償將按相關標準進行。同時,他還強調,龍海分管副市長現場辦公時已經明確,政府今后還會對新廠房外觀做一些修飾。另外,把靠河岸的墻面打通,做一個斜坡,做好的船只可以通過斜坡下水。不過,搬遷后的船廠生產小型船只和船模沒有問題,大型船只可能要在外面加工。

    昨天下午,海都記者致電龍海市常務副市長蔡三蛇。他表示,此事確實在前天下午已經協調好,崇興造船廠將搬遷到隔壁的舊廠房。

    學者:搬遷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許路是海洋社會學與海洋考古學者、福建省福龍中國帆船發展中心主任。10多年前,他參與福建沿海傳統造船地調查時,就與鄭水土認識。在調查中,他們在鄭水土家中發現了崇興造船廠祖傳的一冊家族造船圖譜,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許路等專家認為,如能保留并提升鄭氏百年造船廠,結合鄭氏家族傳承的造船圖譜與仍在接單生產的木船技藝傳習,將為漳州海絲申遺在很大程度上加分。許路說,從遺存保護與活態保護的角度,如能原址提升最好。換了地方,地勢太高,需要借助水閘,而且不能進行大型船只建造,這樣一是原來實景博物館的意義被破壞了,二是造成實際生產經營不便。

    不過,許路稱,退而求其次來看,廠房騰挪到隔壁,生產的地方也算保住了。希望政府部門接下來能夠履行承諾,“只要還在傳承,月港造船技藝的價值就還在”。

    來自海峽都市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