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防治法》明確規定:新建碼頭應當規劃、設計和建設岸基供電設施;已建成的碼頭應當逐步實施岸基供電設施改造。船舶靠港后應當優先使用岸電。
中遠海運科技/上海船研所為中遠海運集運141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中海天王星”輪安裝了中壓岸電系統,繼在洋山港冠東碼頭實現20小時岸電連接后,“中海天王星”輪于2020年8月19日靠泊廈門遠海碼頭,成功連接岸電,連續供電12小時,并實現船、岸端自動不斷電帶負荷快速轉換一次成功。
8月19日當天,“中海天王星”輪按期靠泊廈門遠海碼頭,6名技術人員按照港口疫情防控要求做好防護后登輪作業。
技術人員登輪
系統檢查及上電
電纜卷車
岸端供電
登輪時間軸:
- 18:00 登輪,系統檢查、上電
- 19:00 電纜下放連接至岸端連接箱
- 19:30 絕緣測試,測試線路為右舷卷車電纜至岸電接入屏,測試結果良好
- 20:15 碼頭方將插頭接入岸端插座箱
- 20:30 安全回路測試,卷車、船端岸電接入屏、控制屏、四處應停按鈕測試正常
- 21:15 岸端送電至船端岸電接入屏,電表讀數為18129.1 kW/h
- 21:20 船端岸電接入屏送電至中壓配電板室岸電連接屏,岸端調整電壓與船端一致
- 21:38 控制屏進行船電→岸電帶負荷自動切換一次成功,時間約為15S,岸端電源開始供電
- 次日09:02 連續供電12小時,電表讀數為30566.1 kW/h,累計供電量達12000余度
- 09:05 控制屏進行岸電→船電負荷自動切換一次成功,時間約為15S
- 09:15 船、岸各自VCB分閘,地刀接地,收電纜卷車,測試完成
什么是岸電?
為應對日趨嚴格的環保要求,船舶可以采取使用低硫燃油、液化天然氣(LNG)等清潔能源、安裝尾氣后處理裝置、靠港期間使用岸電等方式。其中岸電可以解決船舶靠港期間對港口區域產生的污染,受到各國廣泛關注。
傳統船舶在靠泊裝卸貨時,船上的燃油副機發電機組必須持續運行,以保持船舶照明、輔助機械、通訊系統及其他設備支撐系統正常運轉。由于副機發電使用燃料油,產生大量的SOx、NOx 和PM 等污染物,對港口區域城市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及沿海沿江地區,船舶港口排放已成為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
船舶靠港使用岸電是指船舶在到港、靠港后關閉船舶自身副機發電機組,改用港口碼頭陸域電力系統為船舶提供電能供給的系統及設施。目前,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技術在美國、歐洲、亞洲等航運港口大國均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各主要排放控制區也明確提出船舶可以使用岸電作為滿足要求的替代措施,在一些班輪化運營的集裝箱航線上部分船舶和港口已經加裝了岸電設施,可以說,岸電已經成為航運應對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的主要技術手段,成為未來主要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