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淑和: 用機制轉換和轉型升級推動國企供給側改革


    在供給側改革大背景下,國有企業改革被賦予了十分重要的意義。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國資委原副主任黃淑和3月7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對包括兩大船舶集團在內的中央企業今后的發展是有利的。

    黃淑和指出,混改要把握好以下幾點:第一,明確混改的目的。首先是吸引社會資本,促進國有資本與非國有資本相互融合、共同發展;其次是通過混改,在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的同時,推進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第二,擦亮眼睛,讓有實力、有信用的社會機構參與混改,否則容易導致新的矛盾產生。重點是放在做增量上,而不是存量。第三,要依法依規進行,走規范化、透明化的軌道,履行好法定程序,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維護好員工的利益。發展企業就是發展員工利益。只要依章辦事,規范透明,在有效監管下,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將大為減少。

    “在國企改革中,我最關心機制轉換和轉型升級問題。”黃淑和表示,搞活機制需要配套發力。去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再次就國企混改下了動員令。國有企業跟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相比,最大差別就在于機制,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雖然國企機制不夠活的局面有了較大改進,但總體而言依舊不適應市場化、國際化要求,仍需在機制改革方面做文章。“要想消除機制不活的毛病,絕不是企業本身就能做到的。國企改革是一個綜合性的改革、配套性的改革、系統性的改革,還涉及政府的管理體制改革。如果與國企改革相配套的改革能發好力,國企的機制問題便能得到有效解決。”黃淑和說。

    要加快轉型升級,發展高端產品和高端供給。“轉型升級實現不了,直接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黃淑和認為,央企、國企大多在傳統行業,很少涉及新興產業。“大船掉頭不容易”,出路就在“轉型升級”這四個字。聯系到船舶工業,“十三五”時期,為了更好地利用國企改革配合供給側改革,船舶企業要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培育創新驅動新引擎,以綠色化、安全化、智能化、輕量化為主要研發方向推進主流船型優化升級;圍繞造船“建模2.0”開展技術研究,提高自動化、機械化、工裝化制造水平;開展智能船廠、物聯網等技術的研究,著力發揮科技對產業發展的牽引和推動作用,用創新驅動輸出高端供給,發展高端產品。

    來源:中國船舶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