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衛東詳解中國石油公司改革三大難題:國內產能過剩、海外不良資產、消解小社會


    持續快兩年的油價下跌,讓石油公司開始變得焦躁不安。尤其對于中國的石油公司而言,這種壓力更為強烈。

    此輪低油價讓中國一貫堅持的石油安全戰略受到挑戰,石油公司的低效率、高成本、產能過剩等問題暴露地更為突出。未來,中國石油公司將會面對著怎樣的境況?公司戰略會發生怎樣的改變?界面新聞記者專訪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原首席研究員、東帆石能源咨詢公司董事長陳衛東。

    陳衛東在石油行業從業逾30年,曾任中海油服執行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首席戰略官,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中海石油物探公司總經理;原油服公司副總經理。同時還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中國石油企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石油學會物探專業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中國能源網研究中心專家委員。

    從爭奪資源轉向爭奪市場

    問:您多次在不同場合說過,石油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您如何得出這一判斷?

    答:過去200年里,能源轉型的軌跡就是從高碳到低碳的轉型。煤炭和石油都是高碳能源,不論是美國的頁巖氣革命還是德國的新能源革命,都是在“革”高碳能源的“命”。

    與以往的下跌不同,這一次的油價下跌是結構性的,必然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目前30多美元/桶不是平衡價格,肯定會回歸均衡,但石油價格的定價機制已經發生了改變,主要原因是美國的非常規油氣革命。

    在兩次石油危機后,也就是從1980年代中后期開始,無論是OPEC還是國際能源署,都認識到油價平穩對各方都有利,所以設定了一個標桿油價,比如說20-40美元之間,以至于國際油價在很長時間里維持在二三十美元之間。

    為了維持這個標桿油價,需要一個機動生產者的角色,目的就是為了通過調整原油產量平抑油價。油價高了就增加產量,油價低了就減少產量。很長時間內,機動生產者的角色由OPEC國家承擔,沙特是關鍵。在兩次石油危機中,沙特盡心盡責,最大限度降低產量,但結果是兩次都吃了大虧。

    如今的油價暴跌,如果不是有了美國的頁巖油氣,或許沙特還會繼續扮演機動生產者的角色,拉幾個產油國一起維持油價,但這次其他OPEC國家不聽他的了。因為過去五年里,非常規油氣革命幫助美國成為油氣產量增加最多的國家。

    美國的頁巖油氣革命又是誰促成的?是中國原油消費的增加,它直接推動了國際油價的增長。國際油價從40美元/桶漲到140美元/桶,即使是在2008年金融風暴之后很快回到了100美元/桶的上方,這成為推動美國非常規油氣革命最重要的動力之一。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美國已經具備開發頁巖油氣的技術,但是如果沒有油價的爆炸性上漲,技術不會得以大規模推廣,也不會出現產量的爆炸性增長。

    美國的非常規油氣革命直接導致了國際原油市場供給的大幅增加,更重要的是,原來只能從儲層找油的認識,變為可以從生油巖中獲得油氣,全球可利用的資源量大大增加。現在,油氣不再是稀缺資源了。

    所以,這次的油價下跌,沙特堅持不減產,把這個機動生產者的角色推給了美國,想利用自己的低成本優勢將美國的非常規油氣擠出市場。

    而美國的油氣開發不是國家意愿可以控制的,是完全市場化的行為,邊際成本和邊際利潤才是決定它產量的主要杠桿。只要油價到了邊際利潤以上,市場上的原油供應就增加;供應就增加,價格自然會下降,油價波動的幅度會被限制在較小的范圍內,所以油價不可能像過去那樣,瘋狂的上漲到100多美元以上。產量和價格的有效調整使原油的政治屬性大大減弱,回到了真正的商品屬性和市場屬性上。

    作為主要能源燃料的石油還會延續很長的時間,30年、5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里,石油不會消失,但是它的重要性會降低,天然氣的黃金時代回到來。

    從資源的角度講,天然氣更豐富,與石油一樣容易獲得,同樣有大批量、成本可承受、可以大規模全球貿易(LNG)的大宗商品的自然屬性。天然氣的優勢在于更潔凈和用途更廣泛,而石油主要用于交通運輸。電動汽車和天然氣(LNG)是已經出現的對石油替代的技術上可能,下一次能源革命將是儲能技術的重大突破,這是人類知識積累爆炸的必然結果,是人類技術進步需求的結果。

    過去兩百年能源轉型的的道路告訴我們,能源轉型就是從高碳到低碳,從低密度到高密度的發展軌跡,沿著這條道路,石油的份額一定會減少,新能源的比重一定會增加。這一輪低油價是石油的一次歷史掛拐點,消費量絕對值還會增加,但其資源屬性之外的政治屬性和金融屬性將會逐漸減弱,其黃金時代已經過去。

    問:石油已經失去戰略資源的地位,哪種能源可以取代石油,成為新的爭奪對象?

    答:如今,原油行業的重心已經從爭奪資源轉向爭奪市場了,供大于求。現在是買方市場,你是買家,你就是上帝。之前,俄羅斯等產油國,會利用油氣大棒,制裁其他油氣進口國,但現在這個手段已經不管用了。沙特、俄羅斯這些資源大國們的日子反而最不好過。同時,亞洲地區消費者的地位被大大提高。尤其是中國,作為目前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和能源消費市場,應該是未來資源國激烈競爭的市場。未來,中國只要充分利用好消費能力,發揮買方的作用就可以了。這就是國內部分人士一直期望獲得的話語權。

    可以說,中國的消費市場就是話語權,中國的購買力就是話語權,我們應該學會用好這個話語權。能源轉型為的是保護人類的家園,為了一個潔凈的地球,中國必須參與其中。中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一半以上的煤炭消費在中國,天然氣在中國能源架構中的比例只有6%,中國能源結構不轉型整個世界能源轉型就轉不動。中國一定是天然氣的大買家,就像石油一樣,中國市場就是全球供應商爭奪的焦點,我們有很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點。

    問:中國的石油公司是否已經意識到這樣的轉變?

    答:很多人沒有看到這種轉變。問題的核心是觀念的轉變,但是觀念根深蒂固,轉變非常困難。石油工業體系還是延續之前的石油安全戰略思維,認為要自給自足的保障原油供應安全是最重要的。

    現在還是有很多人擔心石油對外依存率高、馬六甲通道的風險問題。這是沒有意義的。中國向全世界出口大量的產品,為什么在出口這些產品的時候沒有戰略安全的考慮,而到了進口能源的時候,就要講戰略安全了呢?貿易是雙向的,進來和出去是對等的,進不來也就出不去了。不進口能源,又怎能支持出口呢?反之亦然,沒有大量的出口,也就不需要如此大量的能源進口。

    之前經常說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是“三駕馬車”——投資拉動、出口拉動、消費拉動。出口,中國已經做到了,沒有出口,中國也不能像今天這樣發展。但是消費呢?還是過于保守。很多人看不到,二戰之后美國之所以能領導世界幾十年,他的能力和權力都是買出來的,買是為了其國內消費的。

    擔心對外依存率高,是以自給自足才安全的理念為前提的。國土封閉,不能實現國際交換,還是小農經濟的思維。在國內無法實現能源自給自足時,進口能源才能保障能源供給安全。而且,買原油不行,買油田卻行。在這種觀念的統治下,此前中國石油公司在海外接收了很多昂貴的資源。現在市場環境發生逆轉,可以利用現在的國際原油市場保障原油供應了,那原來的投資怎么辦?

    問:現在該怎么辦?

    答:未來中國石油公司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該如何處置這些高價購買而來的海外資產。這些資產,都是油價在100美元/桶以上時并購而來。當時中海油買尼克森時,有人問會成功,美國政府會批準嗎。我說美國政府一定批。在2009-2013年這一輪抄底中,三桶油在海外并購了約1100億美元的資產,目前至少已經貶值一半。

    現在市場上堆滿了要出售的油氣資源。殼牌、雪弗龍、道達爾、BP計劃在2016-2018年期間,要賣掉550億美元的資產,埃克森美孚在過去的10年賣掉了460億美元的資產,將來還還會繼續出售。還會有很多獨立公司,也需要售賣資產。

    大家都認識到油價很難回到高位,中國這些海外石油資產的出路在哪兒,誰敢接手?印度嗎?很難。那賣掉這些資產的公司還會回頭購買嗎?更不會了。目前看,是看不到有誰能夠接手了。即使現在有人接手,國內的三桶油也不能賣。因為是國有資產,賣了有賤賣之嫌,有國資流失的風險。

    放開上游已經沒有太大意義

    問:中國一直在進行油氣體制改革,這一改革會給石油公司帶來哪些變化?

    答:油價下降,中國石油公司的外部壓力很大,政府、職工、社會對其都有不滿,其實內部也有很多矛盾。但是改革的臨界點還沒到。

    油氣體制改革方向之一是要放開上游。但我認為,目前放開上游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根據之前眾多地質學家的調查,中國油氣資源稟賦,是陸相成油。原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陸相成油說明水體不會很大,來源不會很豐富。也就是說,中國本就不是個原油豐富的國家。

    之前通過會戰模式、鐵人精神,讓中國建立了龐大的石油工業體系,加上當時中國的原油消費量并不高,甚至還有富余的石油可以出口。但是中國本身的資源稟賦,不可能隨著人力、物力的投入而改變。除了大慶油田,至今再也沒發現一個資源如此豐富的區塊了。

    可采1億噸的油田在中國看來是大油田,但是中國現在的每天的石油消費量就是200多萬噸。1億噸的儲量,大約只能產出30%。3000萬噸的產量,只夠中國消費十多天。

    截至2014年底,全國探明未動用(未開發)地質儲量83.6億噸,天然氣3萬億方,分別占歷年累計探明儲量的23%和40.5%,按發現成本2美元的桶油當量成本計,約有1萬億元的資源埋在地下。這些資源是否能在當前的成本環境下開發?有沒有開發價值?不能只有量的概念,而沒有價值的概念。

    中國的地質勘探人員是很努力并且有成效的,但現有的中國石油開發模式是一個不可持續的、不經濟的模式。此輪油價下跌,就將這一模式的問題暴露出來了。

    現在即使將上游都放開,也是沒有什么太大意義的。因為上游資源稟賦的客觀現實擺在那兒。如果還像原來一樣依靠投入,不計成本去開發,產量是會上來,但在市場經濟中,要講究利潤,那就辦不到了,就不可持續。所以,放開上游并不會給中國石油體系帶來根本的變化。過去六十年,中國石油人是努力的,盡責的,資源稟賦是天生的,要講經濟規律,要講投入產出,要講可持續發展。

    中國過去三十多年快速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經濟開放和融入世界,高的石油進口依存度為我們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能源的“安全”保障,而非不安全的因素,不是制約我們發展的因素。

    非常規油氣的放開的意義也不太大。第三輪頁巖氣招標的出發點是好的,想撕開一個口子,但這個嘗試是失敗的。

    現在的民營企業逐漸看明白了,好資源沒放出來,沒有幾個人愿意進去的。非常規資源開發的成本更高,除去三桶油和延長石油,中國本來就沒有什么像樣的石油公司,在沒有經驗、沒有人才、沒有可持續現金流的模式下,不會有多少民營企業敢于往里投錢的。就是幾家特許的跨國石油公司也先后退出了中國的非常規油氣市場。價格、成本、投入、產出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詞。

    油氣改革的另外一個領域是要對中石油進行管道拆分。我認為,可以試,但還不是當前石油工業改革最迫切最關鍵的事情。管道、油田服務、基地服務的分拆,解體石油城市的小社會結構符合“社會分工推進社會進步”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分拆的方向是對的。但是,目前的狀況是,即使拆分后,也只能服務中石油這一個客戶,而且管道的容量也是中石油根據自身的需求制定的,根本沒有第三方進入的市場空間。中國市場化改革成功的經驗是把存量和增量分開,發展增量用新機制,然后增量資產在和存量資產相互融合。優點是比較平穩,不足是需要較長的時間。

    問:您剛才說,此輪油價下跌,原有模式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具體指的是哪些問題?

    答:現在談論最多的是煤炭、鋼鐵的產能過剩,對于石油工業的產能過剩很少人提及。實際上,下游煉廠的產能過剩,并不比鋼鐵輕松,而且目前還有新產能在建設。上游的產能過剩,也非常嚴重。這是未來中國石油公司將要面臨的另一大問題。

    國內的石油產量只有需求的40%,可以說“供給不足”,這是資源稟賦決定的。但是中國的石油公司的生產能力是過剩的,因此效率低下。同樣是維持1億噸/年的石油產能,埃克森美孚每年只需要打50口左右的探井,但是中國需要打1000口。中國的石油產量只占全球的5%,卻有2000臺鉆機,占全球數量的30%。擁有300萬的石油工人,比世界上其他國家全部加起來還多。高油價的時候,成本高昂、效率低下這些弊端都被遮蓋了。

    問:產能過剩遲早會面臨去產能的問題。現在鋼鐵、煤炭行業都開始分流,但石油行業的分流會在近期出現嗎?

    答:石油工業暫時還沒有這種情況。因為目前還能掙到錢。石油工業,遲早也要為過去不可持續模式下創造的輝煌買單,“攤薄性粗放增長的弊病在這輪低油價中充分暴露出來。”

    而且石油工業的去產能會更加困難。因為石油工業的體系市場化改革進程非常緩慢,先有油田后有城市,是個“綜合性一體化的小社會”。

    這跟之前的紡織、輕工業下崗還不一樣,它們依托的是城市,有很多創業的機會,難度相對較小。但是油田本身就是個社會,涉及幾代人,大量的人員,還有依附石油產業上的其他產業,隨著資源的枯竭,轉型談何容易。這是中國的石油公司未來將要面對的第三大問題。

    問:放開下游市場的放開會不會帶來改變?

    答:油氣改革的希望是在下游。下游的放開,帶來的是自然沖擊,形成一種對上游的倒逼。現在政府也有逐漸放開下游市場的趨勢,讓外資、民資進來參加競爭,從而沖擊上游,讓三桶油不得不想辦法提高運行效率。

    下游改革的一個很重要的考量因素是民資如何承接這塊資產,如何使這塊資產的價值不完全損毀。 油氣下游的民資一直被壓抑著,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之前,為了加強國企的控制,收了一大批民企的加油站,壓制了民營資本,雖然民營加油站的數量也不少,但是總量上跟國有的差距還是很大。

    除了加油站,還有煉廠。山東地煉一直沒有退出,但它的生存其實是很艱難的,因為沒有進口權,所用的多為劣質的資源。即使如此,地煉的盈利還不錯,說明有很強的生命力。所以如果真的是能夠下游放開,會有民營企業的一片天地,同時也會沖擊到三桶油,從下游開始倒逼上游。

    下游放開,煉廠以后有會有好的油源。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會在短時間內加劇重復建設。因為原來已經審批的項目還要繼續建。真的放開后,地煉一定會加大改造,或者擴大自己的產能,因為國企那塊資產它暫時不能拿過來,所以一定會要繼續擴大產能。這將加劇產能過剩,然后迫使低效率的產能退出。一定會有這一個過程。

    來自界面新聞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