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DNV發布了首份海洋水產養殖預測報告。該報告指出,到2050年“養殖”水產的產量將增加一倍以上,從現在的每年3000萬噸活體重量增長到2050年的7400萬噸。然而,除非該行業在2030年前解決阻礙其持續性增長的關鍵性技術難題,產能增量規模將無法滿足本世紀中葉的養殖需求。
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超過90億,海洋水產養殖在確保食物供應方面將會發揮關鍵作用。到2050年,有鰭魚(如大西洋鮭魚)、甲殼類(如對蝦)和軟體類(如牡蠣)的海洋總產量預計將達到目前全球捕魚業的產量,而捕魚業預計不會進一步增長。
DNV預測,在目前非常有限的基礎上,到2050年,全球深遠海,惡劣海況養殖生產的有鰭魚將占據13%的市場份額,而在陸基海上養殖生產的有鰭魚將占據10%的市場份額。到2050年,傳統養殖的市場份額仍保持在77%左右。
DNV 集團研發部Ocean Space項目主任Bente Prelove博士認為:“我們的模型反映出,新技術經驗的積累帶來的成本降低將反過來推動新型養魚技術的應用,尤其是在中國、歐洲和拉丁美洲等地。長遠來看,先進魚類養殖的設計和操作標準化將是降低成本的先決條件。人口增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流行趨勢將刺激需求,但除非解決阻礙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障礙,否則海洋水產養殖生產將無法滿足這種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