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已形成航運金融保險市場體系

    上海市保監局局長裴光28日在上海舉行的“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回顧大型主題展新聞通氣會上表示,“十二五”時期上海保險業發展成績斐然,下一步,上海將對照建成國際保險中心的宏偉目標,以“十三五”規劃為藍圖,全力以赴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推動上海保險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

    裴光表示,“十二五”時期,上海保險業成功開啟國際保險中心建設,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主要支柱之一;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有生力量;深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率先改革新突破,成為自貿區聯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先行者。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在125家保險公司來滬發展,比2010年末增加31家。其中,在滬保險總公司55家,比2010年末增加9家。在滬保險中介法人機構量從2010年末208家增至2015年末215家。裴光表示,上海已經形成了綜合性與專業性機構協同發展,法人機構和分支機構齊頭并進,原保險、再保險、保險資管和保險中介協調發展的現代保險市場體系。

    與此同時,上海保險市場快速增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保險力量日益增強。裴光表示,五年來,上海堅持一手嚴監管、一手促發展,推動保險業在滬持續健康發展。一是從分支機構狹義看,2015年,上海保險五保費收入1125.16億元,是2010年保費收入的1.61倍,年復合增長率10.08%。截至2015年末,上海轄區各保險分支機構總資產為7211.15億元。二是從剝削保險法人機構的廣義看,在滬發生的保險交易額和在滬資產規模快速增長。2015年,在滬55家保險總公司共實現保費收入4789.34億元,總公司不在滬的65家保險分公司共實現保費收入734.96億元,兩者合計保費收入5524.30億元,占全國總保費收入的21.33%,是2010年末的1.98倍。截至2015年末,在滬保險業資產2.52萬億元,是2010年末的2.76倍,占全國行業總資產的20.38%;在滬7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受托管資產規模4.99萬億元,約占全國總數的44.72%。

    在功能創新方面,上海也取得了一系列成績。裴光介紹,“十二五”期間,上海養老投資型、互聯網型等專業創新保險公司紛紛成立,11家航運保險運營中心匯聚上海,功能性保險機構數量近70家,覆蓋資金運用、數據后援和審計研發等諸多領域。與此同時,全國性重量級保險要素不斷落地上海。全國首家專業性航運保險協會——上海航運保險協會在滬成立,全國第一個創新型保險要素市場——中國(上海)保險交易所獲批籌建,中國保險投資基金落戶上海,這為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奠定了基礎。

    裴光還表示,“十二五”期間,上海保險業對外開放取得重要進展,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輻射全球的生力軍。表現在:外資保險機構持續集聚。截至2015年末,上海外資保險法人公司和外資保險機構代表處分別為28家、27家,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二是國內保險機構“走出去”步伐加快。上海航運保險協會代表中國正式加入了國際海上保險聯盟,上海環亞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成為首家在英國設立子公司的中國經紀公司,一些保險公司跨國發展加速。三是涉外險種蓬勃發展。2015年,出口信用保險共支持上海外貿出口314.91億美元,是2010年的3.46倍,向“一帶一路”沿線58個國家4882個客戶提供買方授信額度42.2億美元,支持承保74億美元。上海自貿區離岸保險業務順利起步,本外幣保單雙向跨境業務合作項目正式啟動。

    來自中國證券網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