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遠洋利潤多來自拆船補貼 將增大船比例

    完成重組后的中國遠洋今年將開拓新的市場。

    3月31日,中國遠洋多位管理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在之前布局亞洲和歐洲區域內航線的基礎上,重組后的新集運今年將把南亞市場視為業務開拓重點,并將進一步加大在加勒比區域內航線的投入。

    當天是中國遠洋(601919.SH)的年報業績說明會。中國遠洋30日晚間公布了重組前的最后一個年報,其去年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83億元,雖然同比下滑21.83%,但仍然實現了盈利。

    在吸收中海集運退出干散貨業務后,中國遠洋今年起將正式以集裝箱運輸以及相關的碼頭業務為主業,業務間的協同效應會更為明顯。此外中遠海運集團總經理萬敏介紹,今年中國遠洋將順應行業發展趨勢,調整大型船舶比例和自有船的比例。

    根據中遠海運集運公司總經理王海民的介紹,整合后的新集運截至30日運力已經上升到158萬TEU,加上未來兩年交付的訂單運力超過200萬TEU。這當中,8000TEU以上的集裝箱船占比將繼續上升,中國遠洋的船隊繼續大型化。

    此外中國遠洋今年還將繼續拆解老舊船舶。去年中國遠洋的利潤當中,很大一部分貢獻來自拆船補貼。

    靠拆船補貼盈利

    中國遠洋去年的業績包括集運和干散貨運輸量兩大業務板塊,而這兩大傳統業務去年形勢都在惡化。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遠洋去年維持住盈利,出乎一些行業人士的預料。

    從財報來看,拆船補貼仍然是中國遠洋保住盈利的“最大功臣”。去年中國遠洋拆解了28艘集裝箱船河干散貨船,共計152.97萬載重噸。為此去年中國遠洋獲得超過39億拆船補貼,政府補貼共計42.57億,同比前一年增加了144%左右。

    今年中國遠洋還將繼續拆船。王海民對記者介紹,今年計劃拆解15條集裝箱船,運力共計4萬TEU。去年其拆解集裝箱船的運力約合8萬TEU.

    扣除補貼等非經常性損益后,去年中國遠洋面臨46.16億的虧損,同比增加了一倍以上。其營業收入為574.9億,也比2014年下降了10.69%。

    不過在31日的業績發布會上,中國遠洋方面強調,盡管去年營收和業務有所下滑,但和行業整體形勢相比,其貨量和單箱收入等指標都好于行業水平。

    中國遠洋去年的集運箱量同比增長4.1%,平均單箱收入為3995元TEU(約641美元),下滑了13.6%。此外王海明介紹,去年中國遠洋也在加強成本控制,單箱成本下滑3.8%,無論是單箱收入下滑幅度和成本控制能力都好于行業平均水平,“應該說算是中游偏上的”。

    相比集運,干散貨形勢要嚴重——去年中國遠洋的干散貨板塊收入下滑28.26%。從今年開始,干散貨業務被剝離出上市公司,將不再拖累行業業績。

    提升大船比例應對國際化

    重組之后的中國遠洋將專注于集運(及相關的碼頭)業務。王海民透露,今年將重點培育印度巴基斯坦緬甸等南亞市場,此外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的區域內航線也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在此之前,中遠集運已經在歐洲等布局了區域內航線,順應目前全球貿易向區域化轉變的趨勢。

    兩方集運的整合還在進行當中,目前新集運仍然沿用中遠和中海集運各自的系統,各自品牌也是共用。兩家計劃在今年7月1日前完成系統轉換,屆時新集運也將更名。

    不過整合全面完成后,包括航線網絡、集裝箱、營銷、系統等經營成本都將明顯降低,“光航線網絡這塊,就將節省2億美元左右的成本”。

    王海民介紹,重組后新集運目前共有311艘船,運力達到158萬TEU,此外以前中遠集運和中海集運的未交付新船訂單還有35艘船,共計56萬TEU。隨著這些船未來兩年交付完畢,新集運的運力將達到214萬TEU,進一步縮小與馬士基、地中海和達飛三大巨頭的差距。

    為了順應形勢需要,新集運的船隊結構也將面臨調整,其中大船比例將進一步提升。王海民介紹,目前新集運的船隊當中,8000TEU及以上的大船占到運力的59%,在剩余大船交付后,這一比例到2019年將會提升到65%,“這將有利于主營成本尤其主干航線成本的下降”。

    目前新集運共計還有17艘2萬TEU的大船未交付。由于造價處于歷史相對低點,合并前中遠集運和中海集運都宣布了2萬TEU大船的建造計劃。

    21世紀經濟報道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