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季度,中國海油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大力推進增儲上產,持續開展降本增效,經營效益創歷史新高,生產經營創歷史同期最好業績,實現“開門紅”。
截至3月31日,渤海油田年累計生產油氣當量、原油和天然氣產量,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長。以“開局即硬仗、起步就沖鋒”的強勁發展態勢奪得首季“開門紅”,為全年生產經營工作打開局面。
年初以來,作為國內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渤海油田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各項工作。在穩產上產方面,渤海油田圍繞“兩提一降”工作目標,聚焦“注水攻堅年”“穩油控水”等專項工作,深入推進油田控遞減上水平工作、“一井一策”工作;通過設備設施及油水井精細化管理推動生產時率再創新高;及時優化資源配置與作業隊伍保障,堅持以月保季、壓茬推進的原則,確保產能建設和油水井措施工作有序開展,為全年生產經營工作穩住“基本盤”。
年初至今,有限海南分公司早部署、早行動,天然氣產量一直在計劃線上運行并實現超產,取得了增產工作首季度良好開局。
一季度,“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完成三臺壓縮機的維修工作,提升了天然氣處理能力。根據氣藏地質特征,密切跟蹤動態產能變化,做好氣井的配產,一井一策促進氣田高效穩定開發。我國海上最大高溫高壓氣田東方13-2根據各氣井的動用儲量規模及驅動類型,確定每口井的合理采氣速度,確保氣田各井區的均衡開采,開發效果進一步提升。老氣田挖潛增產方面,崖城13-1氣田通過改造壓縮機,進一步降壓開采提高單井產能;東方1-1氣田注重生產井維護,努力提高生產時率;樂東22-1氣田針對性延長中層系生產井的無水采氣期,實現挖潛增產。多氣源產供銷一體化,為公司天然氣產量提升“護航”。此外,有限海南分公司在“多氣源聯網產供氣在線仿真及調度決策系統”一期工程基礎上,實施二期工程建設,實現了全部氣田產量與組分的統一靈活調配。
截至3月底,有限湛江分公司已完成油氣產量超計劃目標,實現了全年生產的良好開局。
有限湛江分公司大力實施增產措施作業,立足實際成立了“控水穩油、兩提一降、低滲、機采、注水”五個專班,創新采用“化學防砂+解堵”方案,治理出泥出砂油井,實現日增油72立方米。今年以來,有限湛江分公司已完成增產措施作業38井次,整體效果好于預期。強化注水促進增產,有限湛江分公司選取潿洲12-2油田為作為示范點,通過優化注水治理無效水循環、采用巖石擴容先導試驗技術等方式,助力油井顯著增產。此外,有限湛江分公司克服疫情影響,工程、油藏、生產準備“三位一體”齊發力,壓茬推進在建項目,力爭早日見產。
一季度,面對疫情防控和油氣生產任務的雙重挑戰,南海東部油田原油產量超計劃約8%,天然氣產量超計劃約4%,油氣生產“雙超”,實現首季“開門紅”。
南海東部油田持續優化整體生產管理策略,細化分解指標,嚴格過程管控,深化調整井、開發井、開發評價井、措施井分類分月跟蹤的“目標+全過程”產量管理制度,并加強油氣田作業區月度執行率對標與考核,保障了一季度產量超額完成。
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南海東部油田提前部署,加急籌備隊伍資源,穩步推進油氣田挖潛,一季度投產調整井13口,投產開發井6口,超計劃3口;首次引進“一井多眼”完井技術,實現新、老井眼的分采或合采,促進產能進一步釋放;加大爆燃酸壓、巖石擴容酸化、降壓排水采氣等工藝的規模化推廣,為低效井治理提供新思路。截至目前,已完成24井次增產措施,超計劃3井次。
3月31日,2021-2022年采暖季落下帷幕,中國海油圓滿完成了保供任務,為人民群眾溫暖過冬注入了“海油力量”。一季度,氣電集團全力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提升穩定保供能力,重點項目穩步推進。
氣電集團組建“一個領導小組+四個工作專班”加強組織領導,提前籌措資源、推動簽訂中長期合同,實現進口LNG與國產資源充分互補聯動,積極穩妥應對寒潮、疫情,保障重點區域、重要時段用氣穩定安全。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4座22萬方液化天然氣儲罐完工、項目首項配套工程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受電一次成功,珠海、寧波等地擴建項目也在加緊建設,為后續天然氣保供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切實保障國內民生用氣。浙江LNG氣態外輸量突破2000萬噸,江蘇分公司一季度出貨量較去年同期提升約33%,深圳電力安全生產連續運行突破5600天。
中海化學周密組織天然氣、煤炭、磷礦石等原材料供應,扎實做好設備日常維護保養、隱患排查和故障處理,為裝置“安穩長滿優”運行奠定扎實基礎。甲醇一期、甲醇二期分別實現長周期安全連續運行100天、200天。此外,中海化學進一步擴大了尿素集裝箱運輸規模,創新性增加了網兜裝運方式,加大對東北及華北等春耕主要需求市場的保障力度,國內銷售量同比增加8%,實現全產全銷,為春耕保供和全年糧食生產打下堅實基礎。
第一季度,中海油服深入貫徹落實集團公司2022年工作會精神,扎實推動“三大工程”“一個行動”落地執行。
積極踐行“綠色發展跨越工程”,“海洋石油546船”“海洋石油541”等兩艘LNG動力守護供應船先后入列,截至3月底,投入運營的LNG動力守護船達8艘,實現二氧化碳減排20%-30%;積極踐行“科技創新強基工程”,“璇璣”系統累計作業827井次、進尺超82萬米,675型隨鉆探邊LWD工具順利完成第100口井作業;推動新型化學驅技術在渤中某油田成功應用,累計增油52000余立方米,降水增油效果明顯。
一季度,海油工程全面加強工程項目精益化管控,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項目組織效率,完成2座導管架和5座組塊的陸地建造,4座組塊的海上安裝及12.503公里海底管道鋪設,累計完成鋼材加工量8.3萬結構噸,有效保障了各工程項目順利實施,“11+3”等重點產能項目平穩有序運營。
3月16日,亞洲首艘圓筒型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在海油工程青島場地開工,首次應用的多項技術將填補我國海洋工程領域空白,助力我國深水超大型海洋油氣裝備自主設計建造和集成能力取得新突破;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海基一號”在南海東部海域成功滑移下水并精準就位,創造了亞洲深水導管架海上安裝新紀錄。我國首次深水犁式挖溝機海試作業在南海崖城海域取得圓滿成功,填補了我國深水海底管線犁式挖溝的技術空白。
一季度,中海油國貿密切關注國際油價波動,充分研究應對措施、做好應急預案、緊密跟蹤客戶動態,打好市場開拓與資源獲取的攻堅戰,為完成全年生產經營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在“兩個突破”攻堅行動中,中海油國貿強化資源獲取,加大市場開拓,按照“盡產盡銷”原則,3月份創歷史銷量新高和歷史庫存最低位;通過貿易技術手段創新,實現一季度低硫船燃出口業務穩定增長;發揮原油、成品油中心協同,開拓地煉燃料油進口業務,完成首船原料進口,實現資源與市場雙突破;實現純苯長約現貨交易突破,順利完成海氣冬季保供任務。
截至3月底,中聯公司第一季度產量創歷史新高,超額完成全季度工作計劃,日產氣量不斷實現新突破,有力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
今年以來,中聯公司各所屬單位全力以赴做好穩產保供,山西公司實現產供平衡,產量較去年同期增長7.2%;晉城分公司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工作人員徒步對重點井巡檢200余次,確保生產現場穩定正常;太原分公司加快柳林、壽陽周邊采氣管線接入,持續提升天然氣銷售能力;晉西分公司多措并舉實現產銷平衡;神府分公司4號集氣站投產,為天然氣增儲上產奠定良好基礎。由中聯公司承建的中國最長煤層氣長輸管道—神安管道(山西-河北段)自分段通氣以來,已累計向山西、河北供氣約6億立方米,有力保障了華北地區冬季民生用氣需求。3月底,該管道最后一段陜西至山西段開工建設,預計于2023年第二季度完成建設并投產,神安管道全線貫通后,能夠推動天然氣市場輻射京津冀及周邊區域,進一步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