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匠精神”因被寫入今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而成為熱詞。何為“工匠精神”?曾經在德國學習和工作多年的科技部部長萬鋼將工匠精神概括為敬業精神,有媒體評論指出其核心是專業主義,追求極致。而且,工匠精神有著對任何一個環節的力求完美,也不乏大膽突破傳統觀念的創造與探索。盡管工匠精神在很多時候意味著毫不猶豫地否定自己,但其終極目標是以更合理精準的工藝技術實現對更精致產品與服務的追求。
在船市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下,船企在突圍市場困境中求生離不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核心產品作支撐,而產品離不開“工匠”的創造。因此,全球造船業重拾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打造一支技術過硬的“工匠”隊伍。回顧韓國造船業的歷史,其主要造船企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圍繞生產一線具體項目,從基礎技能教育、校企合作、激勵機制、官產學研等多環節入手,多角度培育造船業“工匠”的做法值得業界借鑒與關注。
造船業作為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于一體的行業,只有建立幫帶“入行”機制,才能將生產一線普通工人培養成技術精湛的工匠。為此,韓國造船企業對生產一線工人十分注重基礎技能培訓教育管理,對在崗工人進行技術幫帶,將日常業務技能融入到生產現場,采取案例分享的方式,形成了各工種技術工匠培養機制,使船企自辦的技校成為培養工匠的“搖籃”。此舉為其自身開展具體項目提供了人力保證。
造船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工匠”的有力支撐,而“工匠”隊伍的壯大離不開“新鮮血液”的及時補充。韓國造船企業自辦的船舶學校對外招收船舶專業學生,教學采取實地授課的方式,為學員提供優厚的津貼與食宿條件,并擇優錄取到船廠工作,不僅及時充實了“工匠”隊伍,也使招收到的人員符合船企生產實際需求。由于有了崗前的實踐教學,這些“新鮮血液”很快融入到“工匠”隊伍中,承擔起造船生產任務的具體項目工作,進而形成了不同梯隊的“工匠”隊伍。
培育造船“工匠”,離不開“人人尊重技術,人人熱愛技術”良好文化氛圍的營造。韓國造船企業為一線技術工人搭建“技術競進大會”舞臺,并依據考試成績授予技能工、技術師、匠人、匠人長等稱號,同時制定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制度。此舉充分調動了基層一線技術工人鉆研業務的積極性,最大限度盤活了人力資源,達到了“才盡其用”的目的。
造船業重拾“工匠精神”任重道遠。韓國造船企業從工匠人才管理體系入手,注重于細微之處想辦法的具體舉措永不過時。我國船企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借鑒韓國在培育“工匠”方面好的做法,從企業未來發展戰略的角度出發,完善技能人才管理體系,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核心產品提供人力保證。
來源:中國船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