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風電把海工設備產業帶上“高鐵”



    近年來,國內
    風電設備供應商迎來上市潮。除了新增多家風電整機上市公司外,海上風電相關工程服務和設備供應商的業績表現尤為突出。業界普遍認為,正是海上風電的規模化發展帶動了相關船舶、電纜設備、海上工程施工等板塊持續走強。海上風電領域的高需求預期將持續為海工設備產業注入活力。

    海風工程設備商接連上市

    近日,上海雄程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雄程)遞交首次公開募股(IPO)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宣布將募集約22.6億元資金,其中,15.4億元將用于雄程6號3000噸自升自航式多功能海上風電工程船建造項目,并將投入1.9億元購置2500噸全回轉海洋工程吊機設備。

    根據上海雄程的招股書,該公司為第三方海洋工程服務商,專注于海上風電及跨海大橋領域,主營業務為海洋工程服務,現已形成以海上風電工程樁基沉樁及海上風電風機安裝服務為主,跨海大橋、港口碼頭沉樁等服務為輔的專業產品線。近年來,該公司為浙江、廣東等省的大型海上風電項目提供了相關服務。

    實際上,除上海雄程外,近一年來,全球范圍內海洋工程板塊已有多家企業宣布啟動上市,以便募資投建更多海上風電相關船舶。去年11月,歐洲海上風電船服務商Edda Wind宣布將登陸奧斯陸股票交易所,當時該公司估值超過了1.03億歐元,計劃將募集的資金投入到6艘海上風電服務船的建造當中,并在今年內投入使用。今年2月,挪威海上風電安裝服務公司Fred. Olsen Windcarrier也宣布了IPO計劃。根據奧斯陸股票交易所發布的數據,該公司估值約2.5億歐元至2.75億歐元,其計劃募集約1.5億歐元資金,投入到新的海上風電安裝船等業務板塊。

    融資途徑多種多樣

    除了上市這一渠道外,成立合資企業、達成戰略合作、發行“藍色債券”等都成為海工板塊企業融資的渠道。

    今年2月,中天科技發布公告稱,與江蘇海力風電設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江蘇中海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總投資5億元,主要從事海上風電工程承包業務,承接海上風電基礎施工、維護等工程服務。

    5月,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發行規模為5億元的“藍色債券”,專門用于其子公司中集來福士建造首艘3060系列2200噸自升式風電安裝船,以支持中國沿海海域及東南亞海域的海上風電項目。

    業界普遍認為,傳統海工板塊的空前活躍正是由逐步走向成熟和規模化發展的海上風電產業所帶動。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隨著風電機組制造安裝、海上風電基礎施工、海上升壓站、海底電纜等海上風電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技術不斷成熟,規模化發展正刺激著海工領域不斷擴張。同時,我國部分省份已宣布建設專業的海上風電母港,在港口基礎設施逐步成熟的情況下,海上風電安裝船等設備也擁有了更好的停泊條件,有利于海上風電制造、安裝和維護成本的降低。

    行業機構克拉克森研究的統計顯示,為滿足海上風電市場快速增長的風場建設和運維需求,過去10年,中國海上風電船隊的規模逐年增長,其中,風電安裝船、起重船和風電運維船等船型自2021年初至今更是增長顯著。

    下游需求持續攀升

    行業研究機構東吳證券的數據顯示,2011年至2020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量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4.7%,其中,2021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更是達到了1690萬千瓦,同比漲幅高達452%。

    海上風電的新增裝機成績讓海工市場的股價頗為亮眼。根據第三方平臺東方財富統計,海工裝備板塊指數已連續四個月上漲,今年5月,該板塊漲幅甚至超過15%,目前該板塊指數也已經接近歷史高點。其中,中天科技、東方電纜、亨通光電等擁有海上風電相關業務的頭部企業近幾個月的股價也都表現不俗。

    不僅如此,多家研究機構更是指出,即使是從長期來看,海上風電行業也很可能成為海工領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克拉克森研究的能源轉型模型預測認為,到2050年,海上風電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有望達到7%-9%;到2030年,預計全球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將達2.48億千瓦,需要約3萬臺海上風機,這將進一步刺激海工設備領域的投資。

    同時,隨著海上風機不斷大型化,海上風電安裝、運維船只以及相關海工板塊也將面臨新的挑戰。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已投運的海上風機平均單機容量為5900千瓦,低于同期內歐洲國家的7800千瓦,隨著國內外整機廠商已開始研發1萬千瓦及以上容量海上風機,海上風電的大型化趨勢將促使中國船東對大型風電安裝船給予更多投資,為海工領域帶來更多機遇。

    來源:中國能源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