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氏船級社ECO船級符號(五)

    這次聊聊油污染的預防。

    機器處所的艙底水可以按照MARPOL附則I的要求排放到海中,或者存放在船上留到排岸。這個要求其實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排放標準不能超過15PPM,而保障這一要求能個達到標準的設備就是油水分離器。

    船舶機艙艙底油污水主要來源于機艙的油水管路泄漏、機艙設備清潔用水、甲板沖洗水等。這些油和水最后都進入機艙艙底,匯集于艙底的污水井內,形成一種含有各種油類和固體雜質等的油水混合物。艙底油污水水量主要與船舶新舊程度、噸位、狀態等因素有關。

    那油水分離器又是個什么鬼?

    相關要求在MEPC107(49),這部分就不說了,自己去查吧。

    艙底油污水主要的分離處理方法有如下幾種:

    1. 物理分離方法。

    物理分離方法是根據油水的密度不同或過濾吸附等物理措施使油水分離,通常有以下幾種方式。重力式分離是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使水中油滴克服水流阻力而上浮進行分離。當相對較輕的油處于層流狀態時 , 較重的水根據斯托克斯公式的運動規律沉降,重力式分離即是根據這一基本原理進行設計的。由斯托克斯公式可知,沉降速度與油中水滴半徑的平方成正比,與油水的密度差成正比,與油的粘度成反比。通過增大水滴體積,擴大油水密度差,減小油液粘度可以提高沉降分離速度,從而提高分離效率。過濾式分離是讓含油污水通過具有一定厚度的多孔性過濾元件,其中的油粒被擋住,使之互相接觸并聚合成較大的油滴而上 浮。吸附式分離是利用多孔性的材料直接吸附含油污水中的微小油滴,從而達到油水分離的一種方法。采用陶瓷膜、有機膜讓水順利通過,而油被分離出來。這種方法,自由浮動的油分子容易造成膜表面的污染,降低乳化膜的通流能力,所以必須要定期清潔乳化膜,使用加藥浸泡清潔更有效。

    2. 化學分離方法。

    化學分離方法又稱藥劑法,是投加藥劑產生化 學作用使廢水得到凈化的一種方法。主要是向含油廢水中加入絮凝劑,在水中分解生成絮狀物吸附細小油粒,使油粒失去穩定性從而聚集,然后通過沉降的方法實現油水分離。

    3. 電浮分離方法。

    電浮分離方法屬于物理化學分離方法,是通過將含油污水引進裝有電極的艙柜中,當電極通電時水被電解產生氣泡,讓氣泡吸附油粒以使細小油粒易于聚合而上浮,在上浮過程中加以分離,從而達到油水分離的效果。

    目前船舶油水分離器在處理含油污水的實際應用中基本上采用物理分離法。分離器多為一級分離和二級分離的組合。一級分離通常采用重力分離方式,而二級分離一般采用聚結、過濾、吸附等分離方式,這樣油污水經過兩級處理后可基本除去油份,不會造成對水體的污染。

    整個關于艙底水排放和油水分離器的要求是和MARPOL附則I完全一致的。

    然后就是一些不同于沒有ECO船級符號的船的一些要求了。首先,對于燃油、滑油、液壓油和其他油類物質的加注和排放管系連接,以及這些系統的透氣,溢流管系,都應該設置集油盤。除了tanker,集油盤應該屬于一個封閉的泄放系統的一部分。在通常的污油艙以外,還應該單獨設置一個艙()來收集機器設備以及剛才說的集油盤里面的泄漏或者是廢油。這個艙的容量應該足夠存儲用于最大功率推進狀態下的主機和發電機的全部滑油用量。最后,這個艙和之前的污油艙應該通過通岸接頭排岸,但是管系要和燃油輸送系統分開,或者加循環泵進焚燒爐。

    而對于僅使用餾分油的船舶,這兩個艙可以合并成一個艙。這個艙的容積應該大于等于之前兩個艙的容積的總和。

    另外,艙底水儲存艙,艙,以及油渣艙應該設計成易于周期性清理累計的沉淀物。

    至于燃油儲存艙、澄清艙和日用艙需要設置高位報警和(或)可以接受的溢流系統,和非ECO船都差不多。

    2010年8月1日以后交付的船,除了燃油溢流艙以外的所有燃油艙,如果容積大于60立方米燃油艙的布置和MARPOL附則I的第12A條要求一致。

    最后,我們再說說關于tanker的特殊要求。

    1. 貨油艙應該設置高位報警和(或)可以接受的溢流系統。

    2. 貨油艙應該設置在過量加注狀況下能阻止燃油可能外流的裝置。外流的油應該泄放到污油艙或者專門的收集艙,并且這些艙是不能布置在雙層底的。

    3. 貨艙壓載裝置和專用壓載系統應該使用不同的海水箱。

    4. 貨油管系系統應該設置一個隔離閥,防止貨油進入水體。

    5. 如果需要,應該按照OCIMF(Oil Companies International Marine Forum-石油公司國際海事論壇)推薦的規定來設計貨油總管終端。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