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讀時陽輪機長的文章《老海員解讀航運圈的怪現象》深有感慨,該文指出了海員行業的弊病,問題觸目驚心,文章也分析了一些原因。這些年筆者對海員行業的問題也做了深層次的思索,撰寫了系列文章如《海員權益是海洋強國繞不過的話題》[1],《新時代的海員問題》[2],確信行業的最高領導是讀了這些文章的,有的問題我也向行業的最高領導做過當面陳述,但兩年多來,沒有拿出有效的辦法,顯然此問題超過了行業的范疇,需國家有積極的海洋政策。
目前民間影響決策只有兩個途徑,一是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提議案與提案,二是行政訴訟,筆者一直想聯系全國人大代表能代表海員提一些有建設性的提案,但是,沒找到。實際上,即便找到,效果也值得懷疑,因為最大可能是批轉到交通部處理,而很多方面是超出交通部的職能范圍的,有的甚至超出了國務院的職能范圍,如邊防制度、海事法院改革等。國會聽證會,只是國外的傳說。
1、微積分忘完了,船長也當成了
最近編一本書,把航海方面的專業書全部翻了個遍,這是25年前筆者記在《地文航海》書上的一句話。確實如此,筆者也是微積分忘完了,做了船長。道出了航海教育應為職業教育的本質。
世界上航海教育主要是兩種模式,英國的因船設校的職業教育模式,另一種是中國、蘇聯、日本采用的先上幾年學,有的獲得學位,然后上船工作模式。事實證明,中國的航海教育淪為了臺灣模式,也就是如臺灣海洋大學的航海系一樣的,學生讀航海是為拿個學位,學校牌子硬,招生門檻低,極少有人上船服務。相反英國式的職業教育模式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典型的就是菲律賓的航海教育。現在到了中國的海員要到菲律賓接受職業教育后方可上一些歐洲船東的船,令人震驚,海事大學校長必須反思,你們的產品,為什么與需求脫節了?
深層次上,是現在年輕海員的父輩對工人長期的歧視,對學歷深入骨髓的仰視。一方面由于父輩生活在沒有高等教育或者尚屬于精英教育年代,對知識的渴望造成了對學歷的崇拜;另一方面思想根源比較深,至今沒有人能研究透,也就是清朝科舉正途出身為何深入中國人的骨髓,連嚴復這樣的受過英國高等教育的精英,已做了高官,也要尋求科舉出身。當然,科舉制度不是教育制度,當成教育制度改革,直接造成清政府的垮臺。
其實這不是儒家的傳統,中國的傳統教育理念是“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3]”,教育是不需要一張證書去證明你有這本事的,取得學歷或者取得某種證書,那不是教育的目的,需要一張證書去證明的,那不是你的本事,這就是“可離,非道也”的意思。民國時代大量的大學者是沒有學歷的,但其能成為大學者,就是讀書沒有功利心。筆者招人也從未看過學歷證書,8級英語證書,有的同事招來也不知道哪個大學畢業的,但他們都很優秀。只有國企、事業單位才看重這些沒用的東西。
2、學歷教育掩蓋了就業不足的現實
學歷教育早已走入歧途的一個根本原因在于為了掩蓋高等教育的落后產能本質,采取了一系列的非法手段進行掩蓋。比如,上海的國有銀行招聘儲蓄員,要求必須是211大學畢業生,這意味著上海海事大學的畢業生連進銀行做初中畢業生就可勝任的儲蓄員也不行。國家投入大量的錢辦了211大學,若大多就不了業,豈不暴露了真相!這樣的就業,又有何意義?
當然,掩蓋就業不足的方法還有很多,初三、高三、大四不學習新知識或者僅學很少的新知識,為何不取消?讀研究生,絕大部分不能明顯提高薪資水平,現在的碩士生論文簡直沒法看,大多人也羞于示人,這樣的研究生讀了干什么呢?我有一位船長的兒子高二時,參加高考超過一本線60多分,沒看到理想的學校,又讀了高三,終于考取同濟大學,一年白損失。
部分女性45歲退休,而她們大多20多歲才工作,還要社會養他們40年!而日本,以及中國大量的農村地區,7、80歲的老夫妻開小店鋪是很正常的現象啊。大量上海四五十歲的女人跳廣場舞、男人混保安,又沒有孫輩可撫養,這是社會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從人類發展來看,人口生產是與物質生產同樣重要的生產,我們的祖母也不工作,但撫養了我們,她們沒有去跳廣場舞,現在上海很少有年輕人愿生二胎,原因是祖輩不愿做他們祖輩所做的事情,寧肯無所事事。
就業不足的情況下,人們還是不愿做水手,養懶人的社保制度,不會有好的結果。
3、中國人忘卻父母僅需撫養子女到18歲
中國一切經濟問題基本都可從計劃生育上找到根源,撫養孩子到18歲是全世界廣為接受的,征兵也僅要求18歲,迪士尼招工也是18歲,16歲以上就可合法地務工了,豈不知,大學教育不是父母的義務。
筆者單身做海員時,在家休假時間稍長些,父母會說話的,母狼把小狼從身邊趕走是為了小狼更好地成長。
然而現在,年輕人把高等教育視為父母的義務,甚至讀完大學不愿就業,再讀研究生,繼續向父母伸手。歐洲就業形勢嚴峻,失業率高企,年輕人逃避就業,呆在學校里讀完一個博士,再讀一個,那是有政府補貼的,而中國,基本都沒有。控制人口數量與提高人口素質并沒有任何邏輯關系,很多高等教育,是無效的教育。筆者一再強調,高等數學、電工學與政治經濟學、毛概一樣是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對大多人來說,是沒用的。
我想招18歲的水手,不想要23歲的大學生!人才成長有很多途徑,自學能力比什么都重要。哪個人靠大學學的點知識混吃一輩子啊?那是央企、事業單位!是個不值得留戀,低效的體系。
4、中國的航海職業教育是由一群不懂教育的人在控制
有人面試海員時,問焚燒爐(incinerator)怎么說,年輕人憋了半天,說你給我四個答案,肯定會選個正確的來。這就是中國航海教育的惡果,世界上哪有那么多選擇題給你做啊!航海教育、考試是由一群不懂教育的人把持著。好在航海教育是與世界接軌的,培養出的產品,不能為世界主流市場所接受,才讓人認識到其中的罪惡,而眾多領域還停留在茫然不覺的無知之中。
從約16、7年前開始搞的標準化題庫終于證明是個完全錯誤的做法,不利于提升海員的技能,不利于海運業的發展,但是利于眾多考官把持考試大權。能有幾個海員能系統地把SOLAS公約認認真真讀兩遍的,當然是指英文版的,遇到PSC檢查,也就不能翻出公約據理力爭了。不能據理力爭的海員,是會被人看不起的,易于被欺侮,我們的前輩無論是吳淞商船學校還是稅專海事班,都是用英文教學,口語都是女王音,加之天文航海需要最聰明的人來學,我輩比前輩已差得太遠,而現在的年輕人比我輩又拉下很大差距。
現在航海教育離傳道授業解惑已太遠了,異化為刷題,做題庫,這哪是教育啊,這是作弊集團!有人會說,托福試題是知識產權,刷題是作弊,海員職務考試的題庫是放開的,不能算作弊。筆者認為是考官為了便于考試創造的題庫,以維護一個封閉的、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是作的敗壞中國航海事業的弊。
另一方面毋庸諱言,學生學不好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師沒教好。有人認為海事大學、培訓機構應多安排些船長、輪機長參與教學,這當然講得沒錯,實際上,有很多問題是難以考慮到的:
4.1、國內對船長、輪機長的評價體系存在著問題,為數不多的高級船長、高級輪機長,實際上并不高級,有的水平平平,若從教會誤人子弟的;有人說,要選擇
4.2、航海與航海教學不是一回事,是兩個相關,但不同的領域,正如有的游泳教練自己不會游泳,但是能教出游泳世界冠軍來。比如戚瓞如[4]老師,據說只做過大副,不影響他課講得引人入勝,吾生也晚,未能聆聽他的教誨是一大遺憾。有實踐而又理論基本功深厚的人太少了,作為老師,若自己沒有一桶,如何舀一瓢給學生呢!現在之所以題庫得以盛行,與大量老師素質低下是相致的。
戚瓞如老先生是1946級吳淞商船學校的,抗戰老兵,榮獲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
4.3、按道理碩士、學士是應用知識的,博士是必須創造知識的,這是博士學位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博士在其研究的某一點上必須超越導師,達到世界上最領先水平。若中國的的博士果真都是如此創造知識,那國際會議上,哪能容得下歐美的學者提出一個又一個新的方案,紛紛鎖定既得利益。中國只有亦步亦趨跟隨的份。高校充斥著大量從未創造過知識的博士,一定程度也證明了師資之墮落。
5、應更謙虛地向歐美日以及菲律賓學習20年
下圖是日本江田島海校,日本人向英國學習航海時,全部是照搬英國的所有的做法,包括圖中建筑物的磚也是搬的英國的,從英國海運而來,唯有如此虔誠與謙卑才能學到真正的精髓。無疑今天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幫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在領導著,也許有領導很不服氣,我要說,你的產品,也就是你的畢業生素質說明了一切。老一輩吳松商船學校的畢業生,是可以直接進MIT讀碩士的,現在,行嗎?
海員外派,不僅是賺取外匯,更多的是學習海運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經驗與技術。正因為沒有足夠的外派海員,很多發達國家的SURVEYOR ,PSC檢查官,船舶管理公司的關鍵崗位被印度人占領。某海事大學校長面對獲取大量國家撥款的航海系本科生在船率低的問題時,說我們培養的是海運業高級管理人才,事實證明,大量海運業高級管理崗位被印度人獲得,而不是為這位校長口中所謂的“高級管理人才”所取得。
為數不多的海員外派也顯著提升了中國海運企業的管理水平,比如,原南京遠洋公司朱達明總經理即是年輕時外派日本船公司,接受了日本船東的管理理念,引入中國的海運公司管理之中,最多時形成總計有1百多艘遠洋船的南遠系船隊。筆者的很多航海管理理念也是外派服務于日本昭和海運時所獲得。
有人提出所謂的高端海員市場是個偽命題,市場沒有高、低端之分,360行,行行出狀元,360條船,做得最好,都是狀元。內人一次說,復旦畢業生大多從事金融等高端行業,我大笑,世界上哪有什么低端行業?只有不好好做的人,沒有不好的行業。過去做皇帝那一行算高端行業,那也是皇家祖傳的。
6、航海教育、管理官員犬儒盛行
航海教育機構是有大筆經費從事航運管理研究的,然而真正急需,有用的研究沒人肯做,甚至沒人敢做,哪怕問題嚴重到影響中國海運業的發展,也沒人肯做。
比如,導致航海本科生在船率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海員社會地位卑賤,卑賤到一個邊防小當兵的即可對白發蒼蒼的遠洋船長頤指氣使,其中原由,有人研究過嗎?筆者一再呼吁,海員的女友不能登輪,更別提隨船了,直接影響海員的職業榮耀感,這是優秀年輕海員流失的一個主要因素。這有人研究過嗎?聽過不止一次抱怨,堂堂北方某大港都要被邊防搞死了,本來該港船舶代理可以做一項很好的業務,勸說國外的船東來美麗的港口城市訪船,順帶著旅游一番,造訪一番該港口的一所世界聞名的海事大學,一周左右的消費是城市不錯的一項生意,然而,該港口辦不出登輪證來,這樣的生意也就無從談起。其中原由,有人研究過嗎?該港口辦登輪證還要出具非FL功成員證明,個中理論,有人研究過嗎?
這樣得過且過,混一天是一天,中國的海運強國,只能永遠是個夢!
[1].發表于《世界海運》雜志2015年第4期
[2].印刷量達1萬冊的《森海》內部刊物全文刊登,內部刊物才敢原汁原味地刊登筆者的文章。
[3].《中庸》
[4].戚瓞如老先生是1946級吳淞商船學校的,抗戰老兵,榮獲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