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角】海洋鉆井平臺——曾經的瘋狂,正在努力安放……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
    藍色大地        ID:deep_lanland 2017年7月,藍色大地曾經發過一篇文章“海洋平臺訂單——曾經的瘋狂,現已無處安放……”,轉眼已過2年,現在若何呢?雖然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痛苦的煎熬仍在延續,若要解脫,仍需時日。自家的娃,再淘也得忍著,自己種下的果,再苦也得吞下~一、訂單情況1. 新建訂單根據IHS數據統計,2011年以來,業界拋出鉆井裝備訂單約300座。其中2013年一年的訂單量就在100座以上(關鍵貢獻在中國船廠)。2014年油價下跌以來,訂單銳減,至2015年只有4座訂單(不計下訂單又取消的情況),2016年-2017年無新增訂單,2018年新增訂單2座(中海油服和Awilco的兩座半潛式鉆井平臺),2019年至今新增訂單1座(Awilco的半潛式鉆井平臺)。


    2. 交船情況2013年以來共交付鉆井平臺200余座。2014年油價下跌以來,平臺交船量銳減。今年情況有較大改觀,預計交船數量會有較大提升,詳情可以查看SinorigOffshore最近發布的文章2019年全球海上鉆機去庫存提速,滯留中國船廠的平臺紛紛獲租。


    3. 手持訂單

    參考OFFSHORE雜志援引IHS統計數據,目前全球船廠手持訂單102座,分布情況如下圖。可以看出訂單主要在中國(63座)、新加坡(11座)和韓國(20座),合計占訂單總量的92%,中國占訂單總量的62%。






    鉆井裝備主要包括鉆井船、半潛式鉆井平臺、自升式鉆井平臺和輔助鉆井裝備(Tender)。各類裝備的概念在此不做贅述,可參見小編以前的文章海洋石油鉆井裝備圖解。

    下邊就各類裝備的情況分析如下圖。鉆井船訂單共計19艘(2017年為32艘),其中韓國10艘占半壁江山。中國3艘為Tiger系列,規格一般(最大作業水深5000英尺),其他的16艘鉆井船基本處于頂級配置(最大作業水深≥10000英尺)。


    半潛式鉆井平臺訂單共計11座(2017年為16座),其中中國最多,有6座。


    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共計67(2017年為100座),其中,中國最多,有50座(2017年為65座),占比75%。


    上述訂單計劃在2019~2021年交付,今明年為交付高峰年。但是基于低油價的新常態,嚴重供過于求的市場,這些平臺預計交付期將會被進一步推遲……


    2019年5月,Seadrill殘忍的宣布撤單,大連船廠交船的希望夢碎在黎明前的黑暗。2013年6月,大船重工從Seadrill獲得兩座自升式鉆井平臺租約總計4.6億美金,這是大船重工從Seadrill獲得的第七、八座Jackup,八座平臺預計2013年交2座,2015年交5座,2016年交付1座,無奈油價下跌,無奈Seadrill重組,無奈平臺交付期一拖再拖,雖說媳婦不丑,公婆就是不接受,拖成明日黃花,6年的青春,最終從2018年年底一座一座,至此8座全部被拒絕接受……推遲隨比撤單來的溫柔,但是卻讓船廠欲哭無淚。2017年7月,挪威鉆井承包商SevanDrilling宣布,將啟東中遠海工建造的圓筒形半潛式鉆井平臺“Sevan Developer”號(“希望4號”)的交付時間繼續推遲至2020年6月30日。這一次推遲交付時間比上一次推遲交付時間又延長了3年,和原定于2014年4月交付則整整有6年時間,2020年即將到來,希望4號,希望這次真的有希望?……



    二、市場情況根據IHS統計,2017年5月到2019年4月期間海洋鉆井平臺應用數據如下圖。


    截止2019年4月底,在役平臺(包括鉆井船、自升式平臺、半潛式鉆井平臺)758座(歷史最高為850座,2017年為822座),合同平臺438座(2017年為427座),約占平臺總量的57%(2017年為52%),在鉆井平臺僅有403座(2017年為376座),占平臺總量的53%(2017年為46%)。自2014年油價下跌以來,海洋鉆井平臺作業數量由2014年的接近800座一路狂跌,現在基本企穩,需求維持在400座左右,平臺利用率在50%左右。也可以看出,近幾年平臺利用率的提升主要源于大量老舊鉆井平臺的退出,作業平臺的數量并未出現大幅提升,鉆井市場的復蘇對過去幾年市場的影響相對有限。雖然庫存訂單從兩年前的156座降至現在102座,但是并不意味著“去掉的庫存”全部找到了長期穩定的租約,況且這些新去庫存也是各位大仙廣顯神通的結果,未來還有多大的操作空間?依舊艱難~~

    三、中國船廠中國船廠曾經最瘋狂,自然也最受傷,眼下也最努力,也算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庫存平臺由80座降至63座、庫存降幅20%。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2015年向社會公告第一批符合《海洋工程裝備(平臺類)行業規范條件》的7家企業名單,包括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遠船務(啟東)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南通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這些公司很爭氣也很給力,合計手持訂單51座,占中國手持訂單重量的80%以上。




    目前只是萬里長征的一小步,去庫存依舊在路上……好在市場在慢慢的復蘇,注意是“慢慢的”。海上油氣田的資本性支出總算在2018年達到低谷,后期Rystad Energy預測年度復合增長率為7%,只有資本支出上來了鉆井需求才會上來,只有鉆井需求上來了,閑置的鉆井平臺才會有活干。



    但是,受制于嚴重過剩的已完成未交付訂單,作業日費率的提高仍需時日……

    四、小編評述(1)國家政策支持2018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海洋局八部門印發《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持續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對原文內容部分摘引如下:

    指導思想:促進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持續健康發展基本原則:堅持創新驅動;堅持需求導向;堅持扶優扶強;堅持開放融合。發展目標:到2020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國際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專用化、系列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斷加強,產品結構邁向中高端,力爭步入海洋工程裝備總裝制造先進國家行列。優強企業實力顯著提升。……初步形成2-3家海洋工程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和總承包商,形成4-5家世界級海洋工程裝備總裝建造企業和若干專業分包商。(現在已經基本形成“海油工程”、“中國神船”、“大招商”、“中遠系”、“振華”等5家巨頭~~)重點任務:多措并舉去“庫存”:創新商業模式促“交付”。鼓勵油氣開發企業、油田服務公司、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企業、金融機構和保險公司等加強合作,積極引入多方資本,創新商業模式,發揮各方優勢,通過開展基金投資、融資租賃、資產重整、裝備運營等業務,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推動海洋工程裝備交付運營。強化風險管控保“交船”。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企業要加強和完善項目全過程風險管控,減少企業自身違約風險因素。支持骨干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企業結合客戶具體需求,加強在建項目協調推進,幫助客戶解決融資和運營租賃等方面的困難,為裝備交付創造條件。保障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基礎上,對暫時遇到還款困難的優質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企業予以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海洋資源開發企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發行各類債務融資工具;鼓勵面向發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暫時困難的優質海洋工程裝備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擴大海洋工程裝備有效需求。支持國內油氣開發企業加快報廢老舊海洋工程裝備,或進行老舊裝備轉型再利用,并在國內收購被延期、撤單的產品,實現裝備更新換代。加快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加快天然氣水合物商業化開采進程,推動海上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海上
    風電開發項目實施,支持深遠海漁業和養殖業發展和海洋旅游設施建設。鼓勵更多企業參與海洋資源開發。上述文件的發布,如黑暗中的一盞燈,為我國鉆井裝備去庫存指明了方向~(2)產業實際配套天津中船建信海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船建信”)中船建信2017年12月5日成立。注冊資金75億元,同時設立11家單船租賃公司。該項目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三家央企共同設立的市場化債轉股基金,首期規模為75億元,存續期限為“5+2”年,主要投資于海工平臺及相關資產,由建信(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國壽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中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管理和運營。首期承接中船工業集團旗下外高橋造船廠持有的7座自升式鉆井平臺及4艘平臺供應船的建造合同。資金主要用于償還存量債務,降低企業杠桿率。北京國海海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海公司”)國海公司于2019年1月24日成立,注冊資本2億元。國海公司由七家央企共同出資成立。其中,中國海油全資子公司中海石油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誠通科創投資有限公司各持有25%股份,兩家公司合計占新公司50%股份。中船集團、中船重工、中遠海運重工、招商局集團全資子公司深圳招商局海工投資有限公司和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分別持有10%股份。國海公司將發揮整體優勢和專業優勢,推動各方優質資源互補,提升我國在海工裝備市場的話語權,確保海工資產的質量和價值,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2019年4月24日,國海公司揭牌儀式在京舉行。國資委領導作重要講話“黨中央、國務院對中央企業海工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高度重視。成立中央企業海工裝備資產管理平臺,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進我國海工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國海海工參考國源煤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源”)成立,經營范圍包括資產管理、投資管理、項目投資、財務咨詢、經濟貿易咨詢、技術咨詢和計算機系統服務。國海海工實際上就是一個平臺,一個海工資產交易的合法合規平臺,勢必會為國內鉆井平臺的去庫存提供較大助力~~(3)國內去庫存的佼佼者-招商局招商局工業通過創新融資和交易模式,采取“租、轉、售、聯”多措并舉的形式推進閑置自升式鉆井平臺“去庫存”工作,取得了最為顯著的成效。招商局以旗下招商局通商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租賃”)為依托通過經營性租賃去庫存。招商租賃是招商局旗下一家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16年,成立時一項重要的使命可能就是為招商工業旗下的鉆井平臺去庫存。2019年1月,招商租賃順利完成招商工業“海龍二號”鉆井平臺租賃項目投放,投放金額8300萬美元,這是招商租賃自2017年“東方龍”和“東方鳳”項目之后,向中海油服提供的第三個經營性租賃項目。招商局深挖國內市場,借助國內油氣田增儲上產的東風,已經將東方龍、東方鳳、挑戰者、招商海龍2、招商海龍5、招商海龍6等6座庫存鉆井平臺租賃給中海油服。招商局將旗下招商局長城海洋科技戰略發展產業基金控股的“TSC集團”更名為“華商國際海洋能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商國際”),并轉型成為鉆井平臺船東,成為招商局工業旗下海工資產管理和處置平臺,通過收購招商局工業的“庫存”平臺,以圖成為向海事行業提供全方位服務解決方案的供貨商。今年3月,華商國際宣布,通過合資子公司Wealthy Marvel Enterprises Limited(WME)與迪拜鉆井公司ShelfDrilling簽署一系列協議,將出售2座高規格CJ46型自升式鉆井平臺,總價為1.74億美元,其中1.5億美元將以現金支付,2400萬美元將透過Shelf Drilling新發行的普通股支付;另外以光租形式向Shelf Drilling及其子公司出租兩座高規格CJ46型自升式鉆井平臺,而Shelf Drilling將享有這兩座鉆井平臺的購買權。船廠入股船東,若交易完成,將成為一筆很有想象力的交易。五、深度思考曾經很心疼國內鉆井平臺過剩的產能,近兩年也想了不少,思路也有了新的轉變,與大家分享。沒有體味到市場的冷酷何有對市場敬畏?沒有堆積的庫存,何以有經營的壓力?沒有產能過剩,何以有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對市場沒有敬畏心的企業早晚會摔跟頭,沒有經營壓力的企業運轉是低效的,沒有動力企業轉型升級是沒有后繼的~~是我們給自己創造了機會還是市場給了我們機會?市場的殘酷的,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機遇受到市場恩賜或是懲罰(懲罰是對未來的恩賜)……風雨過后未必會有彩虹,但一定會激起新一輪的生機,看看這兩年火爆的FPSO市場,只要心存感恩,學費絕不會白交……還是兩年前的那句話“以中國心靈手巧、任勞任怨的產業工人,加之全方位的產業配套能力和不斷增長的科技實力,海工制造無論低端和高端,遲早都是中國的天下,只是路有多遠?心存敬畏與感恩,且行且珍重”。

    僅以此分享給從事海洋油氣裝備制造的仁人志士,期待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穩步向前。 轉載需在正文開始前注明:來源:藍色大地(ID:deep_lanland),作者:xixima往期亦精彩:

    【視角】海洋平臺訂單——曾經的瘋狂,現已無處安放……

    【視角】海洋鉆井裝備運營商龍虎榜2011-2017年 【原創】海洋石油鉆井裝備圖解 本文由“藍色大地”于2019年8月20日首發于微信公眾平臺。 ~~~~~~~~~~~~~~~~~~~~~~~~~結束~~~~~~~~~~~~~~~~~~~~~~~~~~~~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