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發電機間,溫度36度,鄭濤,拿著木棍敲擊著側壁的鋼板,臉緊貼著鋼板,聽著敲擊聲……
船員生活處所的衛生間,2平米大,李果林,打著手電,透過墻壁上的一個小孔,觀察著防火分隔情況……
這兩個人、兩個場景,其實只有一墻之隔,卻需要轉很多個彎才能到達。從上午11點半,到下午1點,兩人反反復復的穿梭于應急發電機間和船員生活處所,最終認定,此處的防火分隔不符合要求,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屬于船檢質量缺陷。
這是秦皇島東港海事處船舶監督科第9次發現船舶存在船檢質量缺陷了,每次秦皇島船級社的專家因為船檢質量問題來到東港海事處時,都會半開玩笑地說,“東港海事處的幾位船舶安檢員手下留情啊,你們這是讓我們船檢丟飯碗啊”。秦皇島東港海事處確實有這么一幫人,他們堪稱船舶“體檢師”,不放過任何一個存在安全隱患的缺陷,他們敬業而又專業、務實而又創新,規范而又貼心,讓我們走近他們,共同體驗船舶“體檢師”的一天吧!
戴偉坐在電腦旁開始選船
8時整,戴偉就已經坐在電腦旁開始選船了,船訊網、海事通、船舶管理系統、船方電話,經過一系列篩選,綜合考慮了上次安檢時間、地點、完貨時間等,他確定了兩條安檢目標船,并將船舶概況、歷次安檢記錄截屏,放入單船數據庫內,準備做安檢前評估。8時25分,船舶監督科5個人全部就位,開始對兩條目標船進行前評估,“它集控室的設備出現過故障,得重點核查一下”、“船是2005建的,11年了,船體結構方面得注意”,三十分鐘時間,五個人分別發表了看法,對兩條船的狀況有了初步評估,9點鐘,兵分兩路,準備登輪安檢。
船舶“體檢師”對目標船進行前評估 9時10分,到達舷梯下,打開錄音筆,“2016年*月*日,安檢員*、*,對停靠在**泊位的*輪實施安全檢查,現在開始登輪”,在船員引導下,到達船長辦公室,說明來意,發放《廉政執法告知書》,查看證書、設備檢驗報告后,便開始分頭行動。
李果林和黃東,已經是快十年的老搭檔了,兩人話不多說,各自的檢查區域已經爛熟于心了。如果船舶狀況良好,11時30分左右,兩人就可以到船長辦公室匯合,開始寫安檢報告了。這樣就基本上能趕上飯點,但如果發現嚴重缺陷或是船檢質量問題,往往可能下午1點鐘還無法完成檢查。李果林師傅常說,“我們看到船況很差的就很生氣,公司岸基支持不夠,船員也不夠重視,這不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呢嗎”,是啊,他在乎的不是中午吃不到一口熱乎飯,不是沒時間午休,而是船舶和船員的安全問題。
12時20分,匆忙吃完午飯,大伙又抓緊回到辦公室,將安檢報告錄入系統,檔案歸檔,為每艘安檢船舶建立一個單船數據庫,包括船舶概況、歷次安檢記錄、近兩次安檢缺陷細目、本次安檢信息、安檢缺陷照片等多項資料,并將收集到的安檢缺陷照片,按照缺陷類進行命名、分類整理,為安檢教學、業務交流、編寫業務資料等活動提供素材。日積月累、積少成多,船舶監督科現在已經擁有一個強大的數據庫。
短暫的休息后,14時30分,又開始忙碌了,下午沒有目標船,船舶監督科的5個人還是都集中到了204,他們要利用難得的空閑時間開展交流學習。在無外出安檢計劃時,開辦安檢業務大學堂是東港海事處多年來的傳統。總結歸納出各種船用設備的配備要求、檢查要點、常見缺陷等知識點,逐條梳理出《登輪檢查清單》,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理順模糊知識點的同時,注重登輪檢查時的實用性,拓寬安檢員知識面,正是不間斷的學習,才有了船檢質量缺陷的“曝光”,每一條船檢質量缺陷背后,都承載著船舶監督科安檢大學堂的積累。
船舶監督科的工作絕不止于此,2014年底東港海事處本著監管與服務并重的原則,創新建立“電煤運輸航運企業信息直通車”,船舶監督科當然也不能錯過這班車,在每次安檢結束后,大伙會對公司管理狀況、船況、船員素質等做后評估,針對安檢缺陷多且嚴重、船舶管理狀況較差船舶,已向13家船公司發函指出問題并發放《安全管理建議》,分別收到了公司回函,實現了“從送服務到船舶”向“送服務到公司”的層次轉變。
針對轄區的供油船舶、施工船舶、拖輪等電煤輔助船舶,船舶監督科實施備案管理,定期開展集中安全檢查,針對港作船存在的一些共性缺陷,組織安檢公開課,由科室領導帶領資深安檢員公開對有代表性船舶進行安全檢查,并邀請轄區港作船管理層、高級船員觀摩學習,現場答疑解惑,長期下來,轄區港作船的船員對船舶監督科的老師傅們特別服,常常說:“你們怎么啥都懂呢,船上啥毛病都藏不住啊。”黃東師傅只是笑著回應道,“我們就是來給你們做體檢的啊,你們沒毛病我們才放心”。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