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2月15日報道,就在中國人喜度農歷新年的時候,全球油價走勢就迎來新變數。
今天有消息稱,石油輸出國組織(即歐佩克)內部對油價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各成員國正在朝向一個共識靠攏:即必須有所行動,終結全球油價處于低位的狀況;盡管去年12月歐佩克會議時各成員國因為各自的立場,基本上沒有就油價和石油生產進行溝通交流,但現在他們開始討論什么樣的油價才是最優選擇。
尼日利亞石油部長卡奇武庫(EmmanuelIbeKachiwku)2月15日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各成員國已經越來越接近于達成共識:各國將需要采取步調一致地措施,來阻止油價崩盤的局面愈演愈烈。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暴跌,一度跌至30美元/桶以下,而各大產油國卻仍在開足馬力增產,供給端持續惡化,并給產油國財政以致全球經濟帶來沖擊。
歐佩克減產協議最終能否達成?油價何時能見底?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和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經濟之聲:有消息說歐佩克將就減產達成協議,但此前委內瑞拉和俄羅斯曾勸說沙特和其他主要產油國同意減產的努力曾以失敗告終,可見各國減低產量還是存有疑慮的。就目前情況看,您認為歐佩克最終達成協議的可能性有多大?
周大地:現在達成協議的可能性比過去大一點,由于目前全球的經濟形勢都比較嚴峻,最近幾天股市都在大跌,這有可能會帶動油價進一步下跌。在這種形勢下,產油國認為現在的油價已經比較低了,它們也不愿意油價繼續下跌,所以它們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或者是限產,甚至進一步達成減產協議,從而防止油價過度下跌,第二也可能想推動油價回升。
經濟之聲:從以往的情況來看,沙特的決定在歐佩克能否達成減產協議中會起關鍵作用,從沙特目前的財政狀況來說,低油價還能支撐多長時間?沙特能否同意減產協議?
周大地:沙特現在有兩方面的壓力,第一就是它現在的財政出現了赤字,所以它要修改預算等,但是它還可以堅持一陣子。第二,沙特想在地區、地緣政治沖突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收入太低對它在這種復雜的地緣政治的競爭里也會起到制約作用,所以它可能不愿意油價進一步下降。
經濟之聲:有分析認為,歐佩克與俄羅斯如能達成減產5%的協議,目前世界原油供過于求的狀況將得到徹底解決,您怎么看這種分析?
周大地:有很多國家的石油產能通過少量的及時投入就可能獲得更多的上升,但是5%至少能使現在的可供能力得到一個有效的抑制,從而可能會對市場產生重大的影響,但是這5%本身也是動態的,因為在減產協議之中,這往往都不會完全實現。
經濟之聲:歐佩克將會采取什么措施結束低油價?
周大地:現在第一要防止油價進一步大幅下跌,在這種情況下再適度上升,所以它會在這個方面爭取達成一個平衡。
韓曉平:油價現在面臨著一個群狼追逐的局面,不僅僅是歐佩克內部國家之間心懷叵測,外部的國家也在不斷思考。美國頁巖油氣本身就是一個創新能力非常強的行業,如果歐佩克這時候減產,當然就讓出這個市場份額,一旦讓出這個市場份額,馬上就會有人來填補這一空缺,而美國的頁巖油氣就希望盡快的擴大市場份額。
經濟之聲:從石油供應端看目前存在減產趨勢,但從石油需求端看卻也存在問題,有分析認為,目前全球原油供過于求的基本面沒有發生明顯改變,主要石油消費大國美國、中國經濟數據低迷,未來國際油價或仍將在低位徘徊。您怎么看這種分析?國際油價會呈現怎樣的走勢?
韓曉平:其實國際油價最大的壓力還是來自于技術革命,技術在不斷進步。再加上現在的經濟不景氣,經濟不景氣的背后也存在經濟轉型的問題,特別是信息化使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這些因素從根本上改變了石油供需之間的關系。而且從長遠看來,清潔能源最終還是會替代石油,所以石油現在已經面臨著當年煤炭被替代的窘境,這一局面不是哪一個石油國家或者哪個組織能改變的。
來自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