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地板價”機制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已“三連停”。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2月29日發布消息稱,截至昨日,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在前10個工作日的平均價格低于40美元/桶。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本次汽、柴油價格暫不作調整。
據卓創資訊的數據模型顯示,截至2月28日,本輪計價周期的第十個工作日,國際主要原油變化率為3.4%,對應上調65元/噸。
但是,截至北京時間2月29日收盤,WTI 4月交割的原油期貨收跌0.29美元,跌幅為0.9%,報32.78美元/桶;布倫特4月交割的原油期貨收跌0.19美元,跌幅0.5%,報35.01美元/桶,國際原油價格仍然低于40美元/桶的“地板價”。
中宇資訊分析認為,本輪計價周期內,國際市場利空利好因素交替影響,其中多哈凍產協議以及美國鉆井數量大減等因素成為助漲原油價格低位反彈的主要因素,但沙特、伊朗等重要產油國仍堅持不減產的言論使原油回漲產生較強阻力,因此,在計價周期內原油出現螺旋式回升現象。
此外,雖然俄羅斯、沙特和卡塔爾傳3月或再有磋商減產會晤的可能,但原油一旦出現較強反彈走勢,產油國或將再次面臨來自于頁巖油、油砂等非常規能源對市場客源新一輪的搶奪,因此目前市場普遍對減產協議達成持保守態度。
中宇資訊分析師高承莎稱,目前國際原油現貨均價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才反彈至1月初34美元/桶的價格水平,短期內原油仍難以出現較大幅度的反彈走勢。
“綜合判斷,預計下一輪成品油調價將再次面臨暫停。”高承莎說。
在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劉新章看來,當前的環境及政策下,打破成品油不調價狀態的可能性主要是以下兩種:一是原油出現暴漲至40美元上方的極端情況,且超地板價上方的幾個工作日,原油變化率對應漲幅在50元/噸或更高,才會相應上調地板價以上所對應的漲幅。
另一種可能則是消費稅的稅額及征收環節將下移至終端環節。消費稅轉為共享稅,要通過將部分稅目分配給地方稅務局來實現,而若成品油化為地方稅,在保證了地方稅收及提高其稅收自主性、積極性后,再進一步下移征收環節,其征收及監管難度或有所降低。
“整體看來,原油市場對利好、利空因素的消化已相對完全,現在市場進入了一個震蕩期,”劉新章表示,“近期消費稅的改革或將成為成品油價格調整的唯一希望。”
根據國內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調價周期測算,3月14日24時將迎來新一輪汽柴油調價節點。
來自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