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低迷時的交船難

    在2005年時,我抱怨市場低迷,希臘老師Tasos Alexandrous說:Capt.Xue ,我告訴你1980年代中是怎樣低迷的,他當時的公司從日本造了條CAPE,定的是完成一滿載航次交船,市場低迷,日本船廠也接受了,船造好了,說南非有票貨,船開到南非等了兩個月沒裝到貨,聽說澳大利亞有貨,又開到澳大利亞,等了一個月沒裝到貨,聽說巴西有票貨,再開到巴西,等了兩個月又沒裝到貨,最終在澳大利亞裝了票貨,從船造出來到把船交出去,用了8個月時間,總航程繞地球一圈有余。溝通靠發電報的年代,連國際長途都很少舍得打的年代,找票貨之艱難,絕非今天又是郵件,又是QQ/SKYPE/WECHAT的方便。

    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江南船廠等國內船廠也經歷嚴重的交船難,拼命做得精益求精,自稱已技術過剩。其實國有老廠也有嚴重質量問題,在2008年前的造船市場瘋狂期,國有老廠里的骨干都跑得差不多了,車間主任出去當廠長,小組長出去當車間主任,技術骨干都出去做領導了,都去拿高薪去了,現今造船業的一團亂象與他們不無關系,所以,國有老廠也沒人啊!技術得不到保障。然而僵化體制,人員出去容易,再進來可就難了。

    現今航運不景氣,船東又回復到1998年對質量苛刻的程度,嚴格按照質量標準來做,毫不含糊,一再返工,或者根本就糾正不了,拖過交船期,正好棄船。據說第一大船廠有幾十條船交不出去。某廠一個冬天下來,八十幾個造船分段出現質量問題,原因是冷天焊接前,沒有按照規范進行預熱,有人預測該廠很可能會死在這個事故上。

    市場殘酷,只有老老實實的狠抓產品質量的工廠才能從本次危機中幸存,那些把法定標準作為最高標準,以糊弄過驗船師為目標,哪怕倒掉80%也不值得同情!

    每個工廠老板都必須記住,好的產品是制造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