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繼偉反擊美國指責:現在要中國去產能?之前還感謝中國

    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于6月6日至7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將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多場新聞發布會,通報戰略對話的成果。

    中美戰略對話第一天最重磅的內容莫過于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主持的新聞發布會。這位以“直言”著稱的財政部長也對美聯儲加息、去除過剩產能、下崗工人等敏感問題做出回應。

    反擊美國指責:現在要中國去產能,之前怎么不說?

    中美戰略對話前夕,“火藥味”很濃。美國財長雅克布盧在多個大型場合督促中國加快削減過剩產能,用詞一次比一次嚴厲。美國財長近日表示,過剩產能正在摧毀經濟和大宗商品,他將在中美對話中進一步向中國施壓。

    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樓繼偉也表示很委屈。談到去產能,他用到“炒作”一詞。樓繼偉直言:“產能過剩的問題,國際上炒作的比較多。盧財長也對中國提出了這個問題。”

    他認為要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去產能。中國煤炭業、鋼鐵業大量的產能積累都是在2008年危機之后,2009年至2011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占據全球經濟增長的50%以上。

    樓繼偉為中國打抱不平:“當時全球都為中國叫好,謝謝中國為世界經濟做出的貢獻。當時的TIME雜志(時代周刊)封面上甚至放了兩個農民工。”

    這位一向以“直言”著稱的財政部長評論到:“現在說中國產能過剩,當時怎么不說?當時還感謝中國。”

    樓繼偉雖然犀利抨擊了美國財長對去產能的指責,也表示理解美國財長的處境。“沒有感到任何不適”,他反復強調,“中國有思想準備,美國財長面臨國內很大的壓力,來自產業界的,我很理解他。”  

    去產能不要給量化指標

    他在發布會中表決心“中國正視產能過剩的問題,已經自動減少了9000萬噸的鋼鐵過剩產能。”然而他也明確反對給中國去產能立下量化指標。“國際社會要中國削減4億噸的鋼鐵產能,但中國早就不是中央計劃經濟了,無法向企業下達指標。在鋼鐵行業,中國的民營企業已經占到了52%”他解釋道。

    他表示,雖然不會給出去產能的量化指標,但會加強環境、安全、指令、能耗領域的監督力度,用市場方式解決去產能問題。

    到底有多少工人要下崗?沒有數字的答案

    說到去產能,不得不提工人下崗。在新聞發布會上,來自美國《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的兩位記者,接連追問樓繼偉,要求給出一個具體答案:到底有多少工人要下崗?

    面對外媒的連番追問,樓繼偉表示“確實很難估計,減少一半的鋼鐵產能要減少多少人。”背后的原因是一些老國企的歷史遺留問題,還有一些公共職能(例如供水供電)未脫離給政府。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用1000億支出和兩年時間來削減產能。他解釋,這個1000億支出的計算不是基于具體人數,兩年時間如果不夠還可以延長。

    到底要裁員多少人?樓繼偉表示:“我們不能算出具體數字,因為我們不是中央計劃經濟,無法給企業下指令。”他此前也提到,現在鋼鐵產業中民營企業已占大多數。

    對于美聯儲加息我們都很疑惑

    在談到美聯儲加息問題上,樓繼偉表示,美國經濟復蘇疲弱,美聯儲的加息政策將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市場有影響。

    在今天的中美戰略對話中,美方提到將密切關注貨幣政策,增強政策的前瞻性和透明性,減少負面效應。他表示,美聯儲加息是一件大事,不僅對中國有影響,對全球金融體系,對新型經濟體都有很大影響。

    樓繼偉認為:“現在美國經濟的眼見復蘇,但還是脆弱。”他提到中美雙方很專業的討論了5月非農就業數據。“大家都很疑惑。是不是應該加息?我們也沒有結論。能不能加息,誰也看不出來?”

    對于美聯儲加息之謎,樓繼偉也表示不用過于擔憂。他認為美聯儲加息是“高懸頭頂的一支箭”,大家都在擔心何時掉下來,但實際影響已經消化在市場里。

    會議結束后,參會的工作人員向鳳凰財經透露,美方代表認為雖然5月的非農數據不好看,但并不意味著美聯儲將推遲加息或改變決定。“美方代表認為一個月的數據不能說明什么問題。”不愿透露姓名的隨行參會人員向記者表示。

    來源:鳳凰財經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