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08日
- 星期三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廣西公司所屬設計公司喜獲杭州錦江集團屬下廣西錦象航運有限公司10艘5000噸LNG動力多用途貨船和10艘59.6米LNG動力水泥罐裝船設計合同,為綠色西江再添動力。 5月中旬,設計公司參與廣西錦象航運有限公司5000噸LNG動力多用途貨船設計招標,設計公司總經理邱春良擔任應標小組負責人。

近日,應福建省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福船海洋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下稱“福船研究院”)要求,針對其正在設計研發的新船型“60米海上 風電運維母船”項目提出的設計論證需求,福州分社與福船研究院多次組織召開技術交流論證會,就該設計研發項目在推進過程中存在的諸多難點技術問題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論證,有力地推進了福建省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海上風電運維新船型的設計研發,助力海上風電產業安全有序發展。 福船研究院在前期設計、建造完工的“19.7米海上風電運維船” “25.8米海上風電運維船” “126.6米海上風電大件設備甲板運輸船”等一系列船型基礎上,根據市場實際需求,設計研發了“60米海上風電運維母船”,擬采用電力推進,配備動力定位系統(DP-2),艉部搭載一艘運維子船。在投入運營后,運維母船將與其所搭載的運維子船及其他船舶配合運營,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解決海上風電場的交通、運維及值守問題。 針對該項目在推進過程中遇到的船員艙室布置、救生設備布置、電力系統閉環設計等問題,福州分社組織審圖部開展了專題研究,與設計單位多次召開技術交流會和設計論證會,對上述問題逐一向設計單位進行解答,并對設計當中應需注意的法定和規范新要求向設計單位進行了說明。

5月30日,國務院國資委正式發布《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推薦目錄》,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船舶產品三維設計軟件(SPD 5.0)”是集團公司唯一入選《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推薦目錄》的基礎軟件。 船舶產品三維設計軟件(SPD 5.0)SPD5.0系統是面向船舶企業和設計院所進行船舶產品設計的集成系統,其緊密貼合造船生產設計實際,實現了殼、舾、涂全專業的并行三維設計,滿足船體、機裝、電裝、居裝、舾裝、涂裝等專業三維全數字化設計需求。使用該軟件,船舶模型三維化率達100%,船舶建模完整性達98%以上。這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且產品化的三維設計平臺,打破了國外船舶三維設計軟件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已經推廣至國內多家企業、研究院所和高校應用。 產品圖片 H1810A管子SPD設計圖(局部) H1810A實船圖

5月31日,Algoma Central Corporation宣布,該公司已經和揚子江船業簽訂了一艘全新設計的自卸散貨船建造合同。 新船基于Algoma的Equinox 2.0級標準設計,可以實現更高的燃油效率、以更低的發動機功率提高運轉速度,并提高了船舶載重能力。 Equinox 2.0系列新船進行了一系列的設計改進,包括多種減重創新措施,并對船尾進行了重新布置,采用雙舵設計,擴大了貨艙容量,使船舶的容量提高了約1440噸。其他設計改進包括螺旋槳效率的提高以及貨艙形狀的改變,提高了某些粘性貨物的處理能力。 新船計劃將取代Algoma船隊中船齡最長的船舶之一“Algoma Transport”號。新船將于2022年底開始建造,并計劃于2024年初加入船隊,在Algoma重點運營的五大湖航行季投入運營。 Algoma是一家總部位于安大略省的加拿大海運公司,在五大湖-圣勞倫斯航道運營著一支最大的干散貨和成品油輪船隊。

近日,振華重工海工院承擔的課題“振華重工16000方LNG加注船設計方案”在武漢通過了課題評審。課題評審會由中國船級社武漢分社組織,來自科研院所、設計單位、能源企業、造船廠、設備廠家等單位的資深專家和課題組代表參加了評審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設計方案合理、適用范圍廣、兼容性強,液貨系統、操縱和靠泊性能可滿足主流受注船的LNG加注作業需求。 根據中國船級社《液化天然氣燃料加注船舶規范》及相關規范,振華重工16000方LNG加注船設計方案獲得到了中國船級社原則設計認可(AIP)。 該船型是振華重工為應對未來我國沿海水域船舶LNG燃料加注需求而開發,主要目標包括國際航行LNG動力船、沿海LNG動力船及LNG雙燃料動力挖泥船等。該船型研發對豐富我國LNG加注船隊、推進LNG加注行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GE與合作伙伴推出了一款專門為Haliade-X 12MW風機設計的張力腿(TLP)浮式基礎。 這款基礎名為PelaStar,最早是由咨詢公司Glosten在2011年設計的。據GE介紹,這款基礎最大的特點輕質,比同類型基礎輕35%以上。相應地,控制系統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GE模型控制領域的首席工程師Rogier Blom說:“設計浮式基礎和風機是一項很有挑戰性的工作。在這個項目中,我們不僅設計浮式基礎,還會設計基于該基礎特性的風機控制系統,以推動浮式 風電商業化。” 浮式風電的基礎都借鑒了海洋油氣行業的經驗。目前已經有投運項目的是——Equinor的Hywind單柱式設計;Principal Power的WindFloat半潛式設計;Ideol的Damping Pool駁船式設計; 而在常見的浮式基礎類型中,只有張力腿還沒有項目落地,或許GE走在了競爭對手的前面。本項目還得到了美國政府“亞特蘭蒂斯計劃”40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 Glosten副總裁Ben Ackers表示:“與GE的緊密合作為我們提供了詳細的工程設計輸入,這為我們優化設計、降低度電成本提供了新的驅動力。” Quest FWE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浮式風電的規模快速增長,有望在2035年前達到26GW,也帶來了大量的市場機遇,許多原本專注于海洋油氣行業的企業紛紛轉型。。 標簽:漂浮式,GE 作者 | 逐風

中國船舶集團廣西公司旗下設計公司持續研發水泥罐裝系列船型。該系列船型重達1000-3000噸,適用不同航區,不同水溫。設計公司承接的10艘59.6米水泥罐裝船的設計將為西江流域綠色航運助力揚帆,對推動“綠色西江”“美麗灣區”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該項目船型主尺度59.6米,船寬10.8米,航速18Km/h,水泥罐容量2個(約1400噸),該項目交付后主要用于西江水系水泥運輸。 該項目秉承綠色環保設計理念,采用全封閉密封儲存罐系統,有力解決現有西江水系敞開式水泥運輸船裝卸運輸損耗較大、粉塵泄露、防盜能力弱、易受天氣影響、無法適應日益嚴格的環保政策要求等問題。根據船東要求,后期設計將會增加無塵裝卸系統、可視化船舶航行安全監控系統、遠程在線監測系統等,并注重從船型優化、高效推進、新能源動力等方面進行系列化、標準化研究,從內河船型研究擴展到沿海船型設計。

5月19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對外宣布,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最大海上原油生產平臺——陸豐14-4中心平臺,在南海東部海域順利完成浮托安裝,標志著我國大型海洋油氣裝備建造和安裝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據悉,陸豐14-4中心平臺由上部組塊和導管架兩部分組成,矗立在145米水深的大海上,總高度達218米,相當于70層樓高,總重量近3萬噸,超過3個埃菲爾鐵塔的重量。 據中國海油陸豐油田群區域開發項目總經理高爽介紹,陸豐14-4中心平臺采用一體化模式建造,各功能模塊在陸地“搭積木”式地完成拼接,海上安裝兩天后就能滿足人員居住條件。平臺預計2021年底投產,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更多油氣資源。 高爽表示,本次浮托安裝作業是將重達1.5萬噸的上部組塊與導管架對接。平臺體型龐大,無法使用傳統的吊裝方法,為此采用了整體浮托安裝這一核心技術。 浮托安裝是借助潮汐漲落的大自然力量,通過類似舉重運動員“挺舉”的方式,將大型海上油氣平臺安裝到導管架上。這種技術能最大限度將海上施工轉移到陸地,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起重大等優勢,目前在萬噸級海上平臺安裝中被廣泛采用。 經過十多年技術創新和突破,我國已經相繼攻克了常規高位浮托,低位浮托等多種浮托安裝技術,具備了全天候、全海域浮托技術和施工能力,在掌握的浮托安裝種類數量、作業難度和技術復雜性等方面均位居世界前列。 陸豐14-4中心平臺投產后,將主要開發陸豐14-4和陸豐14-8兩個油田,這是我國南海首次規模化開發深層低滲油田,開發難度極大。中國海油創新思路,推動億噸級陸豐油田群的聯合開發,并采用南海首個規模化人工注水開發方案,可顯著改善油田開發效果。 近年來,中國海油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提高油氣供應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2020年,國內海上油氣產量首次突破6500萬噸,其中原油同比增產240萬噸,增幅占全國80%以上。“十四五”期間,中國海油聚焦國內油氣增儲上產,加快新產能建設步伐。陸豐油田群區域開發項目的新油田投產后,將成為推動國內原油產量增長的重要力量。

5月9日,中國船舶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發設計的600噸級執法船成功交付。 該船是第七〇八研究所為連云港市海洋與漁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研發的國內最新一代600噸級最大型公務執法船,擁有國內600噸級執法船中最大的排水量,配備最先進的信息化系統和執法裝備,可航行于國內遠海航區,具有先進可靠、經濟適用、環保節能、反應快速、機動靈活的突出特點。 該船交付后將成為連云港市當前噸位最大、設備最先進的漁政執法船,大幅提升連云港市海洋漁業綜合執法水平及海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 該船為鋼鋁復合結構,雙機雙可調距槳推進、舷側排氣,最高航速超過20.5節,配有joystick單手柄操縱系統、零航速減搖鰭、首側推和防漁網裝置。入級中國船級社CCS。 該船在充分調研國內外類似噸位公務船基礎上,提出“600噸級最大型”的理念,船長超過70米、滿載排水量超過850噸,性能和配置上更接近千噸級執法船水平。

日本川崎重工為全球最大的氫氣運輸船設計了貨物圍欄系統(CCS),單罐容量為4萬立方米。近日,該系統獲得NK船級社頒發的原則性認可證書(AiP)。 大型液化氫運輸船 (配備四個4萬方罐體) 圖片由川崎重工提供 這種貨物圍欄系統可用于裝載低溫液化氫,溫度達到零下253攝氏度時,體積只有原始體積的八分之一,可用于大規模海洋運輸。 據稱,這一密封系統是全球海洋運輸液化氫中最大容量的罐體。 這一貨物圍欄系統利用 Suiso Frontier號建造過程中積累的設計、建造以及安全技術經驗進行開發。Suiso Frontier號是川崎重工建造的一艘具有開創意義的液化氫運輸船,該船運載力達到1250立方米。 據悉,這一貨物圍欄系統還利用了全新類型的絕緣結構。 此外,NK船級社已確認,川崎重工設計的貨物圍欄系統滿足國際散裝運輸液化氣船舶構造和設備規則(IGC Code)以及國際海事組織的散裝液化氫運輸臨時建議的要求,同時也免去了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及船級社要求。 據悉,這種貨物圍欄系統的主要特點包括: 與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罐體容量相當,可以大規模運輸低溫液體氫; 使用獨立、自支撐式設計結構,可以靈活應對低溫液體氫運載時產生的熱收縮; 配備全新開發的高性能隔熱系統,減少了熱入口處的蒸發氣體; 設計的目的是有效利用蒸發氣體,為船舶提供動力,從而有助于降低液體氫運輸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此前, 川崎重工宣布與日本另外兩家發動機制造商洋馬動力科技和日本發動機公司組成聯盟,共同開發氫動力船用發動機。

已加載全部內容
已經沒有更多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