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頂層設計解開游艇產業的枷鎖

    5月26日,第五屆中國游艇行業年會在珠海開幕。在本屆年會游艇政策論壇上,國家部委主管領導、行業組織負責人、企業代表和高校研究人員齊聚一堂,為中國游艇經濟發展獻計獻策。

    近10年來,中國游艇經濟從悄無聲息地萌發到慢慢走上社會生活的前臺,開始受到國家政策層面的關注,游艇的神秘面紗正在逐步揭開。梳理過去10年中國游艇經濟發展的得與失,我們不難發現,對游艇這樣一個尚處于起步階段的新興產業,國家政策的引導至關重要。做好游艇產業頂層設計,將是游艇產業在下一個10年騰飛的關鍵。

    產業發展受到政府關注

    根據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的統計,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中國有近500家游艇制造和零配件生產企業,年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30余家。其中,400家企業主要生產零配件和設備,約90家企業以建造游艇為主,產品包括5~90米游艇,并且生產能力仍呈現不斷壯大之勢。經過近10年的推動,全國已經建成、正在建設和規劃建設的游艇俱樂部有150家左右,擁有水上泊位近萬個、陸地干艙近3000個;全國5米以上游艇保有量約為1.6萬艘,但大部分未登記注冊。

    盡管“家底”還很薄,游艇產業在政府決策層面受到的關注度卻日益提高。本屆年會由全國游艇發展專家指導委員會(NCCYE)全力支持,中交協郵輪游艇分會和珠海市政府共同主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海事局、海關總署、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旅游局等政府部門以及中國船級社(CCS)的主要負責人或代表悉數到會。

    工信部軍民結合司副司長曹志恒在主旨演講中表示,當今游艇休閑不再是奢侈消費,而是代表了新的水上休閑、度假生活理念,完全可以通過游艇消費拉動內需穩增長。他認為,釣魚艇、帆船可以成為中國游艇消費的切入點,對培育游艇消費市場、體驗游艇生活將起到健康、持久的基礎作用;大力支持發展游艇租賃,可以讓更多的中產階層人士、城市白領接觸游艇、了解游艇、享受游艇,從而加快促進游艇消費形成規模。

    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的金偉程介紹了近年來對海南、廣東自貿區以及國內游艇展覽會簡化邊防檢查工作的措施。他表示,邊防檢查機關作為游艇出入境管理的主管部門之一,將努力探索游艇出入境管理創新,支持游艇產業發展,使游艇“出得去、進得來、游得動”。

    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政府層面的持續關注,帶來了游艇相關政策的巨變。自2009年以來,國務院有12份重要文件都明確提出支持游艇休閑產業發展。特別是自2015年以來,多項政策鼓勵游艇投資、游艇消費、游艇建造以及與游艇市場建設相關的生活***產業和“互聯網+”等業態的發展。國家層面出臺的產業政策所涉及范圍及力度前所未有。

    國務院辦公廳于2015年8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對游艇產業提出了培育游艇旅游大眾消費市場的明確要求。這份意見給出了發展游艇大眾消費市場的路線圖和初步目標,對政府簡政放權和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出了要求,并鼓勵游艇制造和碼頭產業資本擴張及合作發展,引導游艇企業在符合國家關于制造業、自主創新等的大政方針的基礎上發展。

    時隔一個月,工信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旅游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第一次將郵輪游艇列在旅游裝備制造業的首位。這份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強游艇自主研發設計,提升技術水平和建造品質,培育形成一批游艇自主品牌和骨干企業。

    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等24個部門又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消費帶動轉型升級的行動方案》,提出了“十大擴消費行動”,其中第五領域的“旅游休閑升級行動”中,專門列出關于“加快發展郵輪游艇等消費”的條款。這份方案出臺的目的,就是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在更高層次上推動供需矛盾的解決,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力。

    國家海事局局長陳愛平認為,這些政策推出的時機選擇在“十二五”規劃與“十三五”規劃之交的2015年,一方面是考慮到國內消費,特別是休閑度假消費正處于井噴前期,相關政策可以為游艇產業提供支持和指導,為游艇產業大眾化發展鼓足風帆;另一方面,在國際游艇產業鏈分工與合作的過程中存在較多機遇,游艇相關產業政策的出臺,有利于我國游艇產業結構優化,增強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法規基礎仍然相對薄弱

    不過,國家層面的產業發展規劃、成體系的游艇管理法規仍是空白。例如,游艇消費的優惠政策未能出臺,公共碼頭規劃、建設也缺乏科學指導,游艇的公共服務信息平臺未能建立等。對目前已有的相關產業政策,部分行業人士認為仍有欠缺。一位來自山東的行業組織負責人表示,新的政策關于如何做大游艇經濟的內容過于籠統,如碼頭的建設、開放水域的設置,都沒有明確的量化目標。

    缺乏完善的法制化、常態化和人性化機制,對游艇經濟的“殺傷力”是顯而易見的。廈門游艇行業協會負責人介紹說,五緣灣游艇碼頭曾設有聯檢中心,此舉大大方便了游艇的航行活動,但僅一年后就不復存在,導致目前游艇“出不去、進不來”。知名航海人士魏軍表示,經過連續的小步試探之后,有的地區反而又倒退了一大步,甚至出臺了不合理的規定。一些地區往往會根據上級管理要求增加更多的約束措施,或者因小概率的違規事件而“一刀切”地強化管制,造成“一人生病,全家吃藥”。

    要完善游艇管理制度,并不是一個地區、一個主管部門就能夠做到的。據介紹,涉及游艇管理的許多事權都在中央,同時牽涉多個部門。僅在游艇出入境管理方面,海事、海關、邊防檢查、檢驗檢疫等部門都有具體職責。

    近幾年,臺灣游艇產業的迅猛發展,就是得益于一部寬松的管理法規。臺灣游艇碼頭管理協會理事長鐘明華介紹說,臺灣以前并沒有專門的游艇管理法規,但后來在船舶法中專門設置了“游艇專章”,為游艇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據。將游艇作為交通工具進行管理,允許其24小時環島航行,出入港實施報告制度,臺灣游艇業在短時間內贏得了國際游艇行業的矚目。

    頂層設計備受行業期待

    游艇休閑的經濟潛力需要借助頂層設計激發。為此,曹志恒建議,應盡快編制國家層面的“《中國游艇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或“《全國游艇經濟發展指導意見》”,明確未來中國游艇經濟的發展目標、發展重點、產業布局和政策措施,形成推進游艇新興經濟發展的分工、協調機制。

    在完善的政策及法規體系中,公共碼頭是關鍵的一環。早在2009年,深圳市政府就率先提出規劃、建設公共碼頭。自2011年起,海口、三亞、廈門、福州、青島、天津等城市也明確提出過類似的構想。但是,目前成規模的城市公共碼頭還幾乎是空白。全國游艇發展專家指導委員會認為,應統一規劃休閑旅游岸線,及早規劃、建設一批公共游艇碼頭,為蓬勃發展的中小游艇提供停泊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會員制的私人游艇俱樂部與社會化的游艇公共碼頭協調發展。

    同時,業界認為,對游艇租賃也應作出統一的制度安排。目前,游艇租賃業務從南到北都在開展,應正視中國游艇發展過程中這種體驗式消費的普遍性,變“堵”為“疏”,既不能按照客船管理,也不能放松監管,而是明確提出安全性、經營資質、保險等要求。因此,游艇企業希望盡快制定游艇租賃管理辦法,出臺《游艇安全管理辦法(2016版)》。

    在人才培養方面,全國游艇發展專家指導委員會建議,將游艇設計制造、游艇管理、游艇服務等專業列入重點大學、大專院校的招生目錄,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游艇教育體系,從根本上改變現階段我國游艇人才奇缺、青黃不接的局面。此外,要聯合體育行政部門,推動帆船進中學、大學,從校園開始培養航海技能,增強國人的海洋意識。

    當然,營造游艇產業健康發展的大環境,還需要國家各大銀行出臺政策,提供游艇購買按揭產品,以較少的投入撬動游艇的消費;需要足夠的開放水域和便利的出入境程序,推動游艇跨區域航行;需要制定游艇制造、游艇碼頭、游艇服務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形成發展游艇經濟的技術支撐……不過,正如陳愛平指出,政策和法規的調整需要時間。游艇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仍然令人期待,相關企業應當為之堅守。

    來源:中國船舶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