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一直積極推進海洋科考裝備建設。近期,中山大學宣布將新建一艘60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預計總投資將達到8.5億元。更有消息稱,目前國內有7家船廠正在競標金額達15億元的極地破冰科考船項目。
為更好地開拓海洋科考裝備市場,6月28日,相關單位在上海臨港舉辦了“海洋科考船和熱門船項目機會研討會”。除國內外造修船廠、船級社等的代表出席會議外,眾多配套企業也積極參與,并對方興未艾的科考船市場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業內人士表示,科考船配套市場雖然較熱,但其定制化水平高,對減震降噪等性能有特殊要求,這需要設備配套廠商具備相當的技術實力,并在項目前期與船舶設計方、建造方等進行良好的溝通和協調。業內人士強調,科考船猶如低迷船市中的一根“浮木”,多方爭搶在所難免,而要搶占科考船配套市場,相關企業需要做好各種準備。
關鍵設備主要靠進口
不同科考船的功能各有側重,配套方面多采用進口產品,價格較高。去年開建的上海海洋大學漁業資源調查船,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是其電力推進系統供應商。據該所負責人介紹,由于魚對水下噪聲十分敏感,因此該船對靜音的要求極高。該所為其特別配套了VSP槳。VSP槳為水平槳面,靜音性能突出,國外一些掃雷艇也會采用。
近期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投資建造的4400噸綜合物探調查船則選用了齒輪箱帶動CPP槳的解決方案。因為物探調查船需要重負荷拖纜作業,要求螺旋槳以低速大拖力來保障航速,使用CPP槳可優化轉速和螺旋槳螺距,通過螺旋槳和轉速的配合,使螺旋槳在噪聲較小的情況下進行作業。
由此可見,科考船需要供貨商具備過硬的技術,來滿足其個性化要求。“科考船一般需要配套商在項目早期就跟蹤參與,提供技術方案。在建造過程中,也需要配套商在現場進行測試,調整技術參數。”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市場營銷部副部長李小靈表示,目前國內配套廠家在前期市場的追蹤、技術響應等方面缺乏優勢,主機等關鍵設備仍以進口為主。
國產設備不乏機會
在科考船輔機配套市場,倒是不乏國內廠商的身影。目前在日照港達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接受維修改建的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向陽紅06”號科考船,就采用了很多國產設備。“向陽紅06”號科考船是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目前的主力綜合遠洋考察船,承擔多項國家遠洋調查任務,總長91米,型寬14.7米,型深7.6米,滿載排水量為4900噸,最大航速達13.5節,續航力為15000海里,自持力達60天。據悉,該船改造項目主要包括部分船體整體切割后,艏側推、駕控臺、集控臺及全套主推系統的換新,增設減搖鰭、壓載水處理系統、動力定位系統及兩臺軸帶發電機,將原船部分壓載艙改為燃油艙,以提高機艙自動化水平,優化調查設備布置。日照港達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科考船在輔機方面的技術要求與普通商船差異不大,本次“向陽紅06”號科考船配套的設備架空臺、減搖鰭、壓載水處理系統等均來自無錫、武漢等地區的國內廠家。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的綜合物探調查船的綜合通導設備,則采用了海蘭信公司的產品。海蘭信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在科考船通信導航、綜合導航、科考設備等方面繼續深挖市場。
市場漸大競爭白熱化
科考船項目將成為我國“十三五”期間的一大亮點。按照國家規劃,未來5年,我國將大力發展深海探測、大洋鉆探、海底資源開發利用、海上作業保障等裝備、系統;推動深海空間站、大型浮式作業結構物開發和工程化;突破“龍宮一號”深海試驗平臺建造關鍵技術,在北極合作新建岸基觀測站,在南極新建科考站,新建破冰船;逐步形成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系統。
目前,我國相關科考船數量與國家安全、海洋資源探測開發需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從科考船規模來看,美國、歐盟、日本、俄羅斯等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科考船船隊規模要遠大于中國。有數據顯示,目前美國的科考船船隊規模超過200艘,而我國科考船規模不到50艘。
近年來,我國科考船的新建和改裝市場都較為活躍,國內院校、國家海洋局是推動該市場的主力。目前,由廣船國際有限公司承建的廈門大學3000噸級科考船“嘉庚”號已經下水,中山大學則宣布將斥資8.5億元新建一艘60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更有消息稱地處內地的幾家院校也將新建科考船。
科考船新建市場催生了科考船配套市場,國家正在籌建的極地破冰科考船項目,目前有7家船廠參與競標,船廠之間、配套廠之間競爭的白熱化程度可想而知。
“科考船以政府投資為主,船東對船舶設備、材料的要求高,但國家投資預算較為固定。”李小靈說,有預算、有市場自然會引起配套商的激烈競爭,對此,業內應保持比較審慎的態度。李小靈認為,政府投資的這些科考船項目肯定會青睞性價比最優的產品,而低價競爭則對多方不利。他透露,目前江南造船正準備選擇一批能夠長期合作的科考船配套設備供貨商,以實現互利共贏。
來源:中國船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