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爭取新興產業“待遇” 無人船舶應有“新玩法”


    在科學技術和商業模式發展一日千里的現在,一些新興產業的代表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這些新興企業甚至顛覆了傳統行業,開辟了新興的產業,如對出租車行業造成巨大沖擊的滴滴、Uber,在汽車制造行業中掀起革命的Google、特斯拉。這些代表新興產業的企業均能輕易獲得巨額融資,從而實現更快速的發展。其實,對于傳統船舶行業來說,無人駕駛船舶同樣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與現今最熱門的技術息息相關,也具有新興產業的光環。因此,無人駕駛船舶產業理應大力爭取新興產業的“待遇”,爭當資本市場的新貴,以獲取更多的發展動力,并盡快實現商用化和產業化。

    就因為代表出行新模式,滴滴短短兩年時間內獲得25億美元銀團貸款,完成了創紀錄的45億美元股權融資,其中包括蘋果的10億美元和阿里巴巴的4億美元。就因為代表汽車能源與技術的最新趨勢,特斯拉自上市至今,股價上漲了5倍,成為資本市場中的“當紅炸子雞”。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甚至許多企業運營多年還未盈利,卻并不妨礙其輕松融得巨額資金,滴滴、京東就是如此。而無人駕駛船舶產業也具備這樣的潛質。首先,無人駕駛船舶是智能船舶的最高境界,代表船舶發展的未來,是顛覆舊產業、開創新產業,甚至改變未來人類活動方式的典范。其次,無人駕駛船舶采用的環境感知技術、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等都是當前最先進、最有前景的技術,并且是最能喚起資本市場熱情的技術。由此看來,無人駕駛船舶產業完全可以讓自己頭上新興產業的光環更加耀眼,吸引更多眼球,從而在資本市場登高一呼,應者云集。

    目前,我國乃至世界上研制無人駕駛船舶的資金大多來自企業自籌,或是國家項目支持。企業自籌的,如羅·羅無人駕駛船隊岸基操作控制中心的研制,現代重工與SK航運、Intel、微軟韓國等“智能船舶服務生態系統”的共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的智能船舶研制項目等;國家項目支持的,如韓國無人駕駛“通用聯合平臺”技術項目等。這兩種籌集方式存在資金來源單一、數額有限的問題,不利于無人駕駛船舶的快速發展。例如,過去4年,韓國政府對無人駕駛技術的投入僅為約2.4億美元,分到無人駕駛船舶上的則更少。而企業自籌模式在當前船市蕭條、企業普遍經營艱難的情況下,更是難以為繼。這兩種方式所獲資金,與一些新興企業動輒上百億美元的融資判若云泥。因此,無人駕駛船舶的研制迫切需要新的資金來源,急需通過融資方式創新來獲得“彈藥”,如借殼上市,吸引風險基金、私募基金、戰略投資者,設立產業基金等。為此,無人駕駛船舶研制方應充分提煉和宣傳其革命性產業的特質和基因,投資本所好,并主動“傍”新興技術“大款”,成就自己作為新興產業的“親資本”形象。這不是炒作,更不是忽悠,只是改變一下老舊面孔,展示自己“青春無敵”的本質和“內心”,給自己,同時給資本更多的機會。要知道,無人駕駛船舶具有堅實的技術基礎、廣闊的應用前景,必然能為資本帶來豐厚的回報。

    在無人駕駛船舶研制方面,我國剛剛起步,要想后發制人,必須加速發展。那么,爭取新興產業在資本市場的“待遇”,以獲得更多的“營養”和動力,對于我國無人駕駛船舶發展來說更為迫切。

    來源:中國船舶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