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船舶新聞 于 2016-8-9 16:27 編輯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詩人海子的經典詩句。“張謇”號首任船長查達武與海子是地地道道的老鄉,都出生于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
“海子15歲就考上北京大學,是村子里的傳奇人物,也是我父親的學生。父親從小要我向他學習。不過,我走上航海這條路完全是出于偶然,”查達武說。
1976年出生的查達武,比海子小12歲,高考發揮欠佳,家里準備讓他復讀。不想復讀的他卻接到了青島遠洋船員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就這樣學了船舶駕駛專業,從此與大海結緣。
“前些年,有過困惑彷徨,也想過改行。但近些年,這種念頭越來越淡了,我已經越來越喜歡這種面朝大海的日子。”倚靠“張謇”號的甲板欄桿,查達武眺望著浩瀚無際的太平洋。
自7月12日“張謇”號首航以來,查達武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對大海“察言觀色”,與一個又一個氣旋“周旋”。在駕駛臺,時常看見他拿著衛星氣象云圖,仔細揣摩、研判氣旋走勢,審慎權衡每一天的航線。
7月29日,天氣陰沉,“張謇”號航行在西北太平洋。一個擦肩而過的氣旋,在海面刮起了六七級大風,推起長長的灰色涌浪,船身隨之劇烈搖晃。窗外飄雨,打在駕駛臺玻璃上,前方海面看上去一片模糊。
突然,值班水手發現船舵失靈,無法控制航向。查達武見狀,立即命令值班水手啟用應急舵,輪機長和電工在機艙和駕駛臺分別檢修。很快,原因查明,是手動舵的一個連接零件松動所致。
作為一艘剛剛下水的新船,“張謇”號首航就奔赴遠洋,難度不小。但船長的堅毅沉穩、謹慎認真,加上豐富的經驗,總能讓船上的人感覺很踏實。“作為船長,最重要的是對船的安全負責。海上情況千變萬化,必須要有相當的指揮氣概,”查達武說。
大學畢業后,查達武曾在一家國有遠洋船舶公司工作。勤奮好學的他,從水手、三副、二副做到大副,職位步步上升,收入也還不錯。但他不想按部就班,總覺得人生中還應有更多挑戰,于是決定辭職。
35歲那年,查達武在航海生涯中第一次擔任船長。那不是一艘普通的船,而是當時亞洲最大的起重船“天一”號。由中鐵大橋局投資1.45億元、自行設計建造的“天一”號,起重量3000噸、起升高度53米、吊距達16米。
在海上施工,對船舶駕駛的要求極高。剛擔任“天一”號船長的時候,曾有人擔心這個年輕人“拿不下來”。然而,他帶領全體船員,在海上連續奮戰16個月,圓滿完成象山大橋、港珠澳大橋的施工任務,贏得口碑。此后,他還擔任過中國目前單臂起重能力最大的起重船“藍鯨”號以及“遼河一號”
風電安裝工程船的船長,在復雜海況下,完成過各種建設安裝任務。
近20年的航海生涯中,查達武到過地球上除南極以外的所有海域,經歷過無數的大風大浪。有一次,他在一艘5萬多噸的散貨船上,航經西北太平洋,在兩個強臺風的“夾擊”下,船被擠到了臺風的“風暴眼”里。當時海面呈現200多米的長涌,船身橫搖近30度,滔天巨浪直接拍打駕駛臺,船上胳膊粗的欄桿全被巨浪折彎,“趴”在了甲板上。
“盡管常年與大海打交道,但對我而言,大海依然很神秘。我們對海洋的了解還很不夠,需要大力加強科學研究,”查達武說,“‘張謇’號是我國萬米級載人深潛器的科考母船,我是抱著學習的目的上船的。”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