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個消息源向航運界網證實,現中遠船務總經理梁巖峰將任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籌)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在陸續完成了集裝箱運輸、碼頭運營、航運金融、油氣運輸,尤其是干散貨板塊之后,也是繼中遠海運物流有限公司(籌)之后,中遠海運重工(籌)正式浮出水面。
此外,在中遠海運重工(籌)的人事任命中,航運界網還了解到李懿文任書記,胡兵任紀委書記。
據航運界網了解,還在籌備中的中遠海運重工將成為中國第三大造船實體,中遠海運重工(籌)的造修船業務包括原中遠集團的中遠船務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遠船務)、中遠造船工業公司(下稱中遠造船)以及原中海集團的中海工業有限公司(下稱中海工業),主要從事造船、海工、修理改裝、配套等業務。
此前相關媒體報道稱,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在工業、船廠板塊擁有造船產能1155萬載重噸/年,修船產能1500艘/年,年可完工交付海工產品20個。
事實上,在三家公司整合之前中遠船務有限公司的體量就遠高于其他兩家,所以在整合的主導權上,中遠船務無疑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據航運界網所知,中遠船務有三大主營業務,除了修理改裝和海洋工程裝備建造以外,還有船舶建造。此前梁巖峰總經理曾在媒體采訪中表示:“在船舶建造方面,中遠船務一直堅持“在‘特’字上功夫”的發展戰略,注重專業化發展,努力做細分市場的領軍者。也就是說,中遠船務船舶建造很有“特”色,在很多細分市場均會有出色的表現。”
由此,航運界網分析,未來中遠海運重工(籌)將在多領域做更加垂直細分,甚至更加小眾的項目。
另據界面新聞報道,今年8月中旬中遠海運召開工業板塊重組整合現場啟動會,成立工業板塊重組整合項目制定方案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9月12日,整合管理辦公室正式提交《工業板塊業務整合總體建議方案》,建議將中遠造船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整合平臺;將原中遠集團所持的中遠投資(新加坡)公司、中遠船務股權及原中海集團持有的中海工業股權,劃轉至新的中遠造船公司;同時,新的中遠造船公司將以現金收購中海工業持有中海江蘇、中海長興股權。
有知情人士曾向航運界網透露,“中遠海運重工(籌)方案設仍存在變數,目前新的整合方案并未完成,集團領導給予了新領導班子成員發揮的空間。”
航運界網分析認為,中遠海運重工(籌)的整合推進工作還要一段時間,由于船廠間的整合復雜難度較高,預計在2017年上半年內完成已屬不易。
來源:航運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