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航運市場環境挑戰重重。衡量主要船型收入水平的克拉克森綜合運價指數(ClarkSea Index)在8月份跌到月度歷史低點。在今年前10個月,該指數同比下降37%至9128美元/天。
油輪市場方面,今年前10個月一直處于疲軟狀態,現貨市場平均收入從1月份的28483美元/天降至8月份的9922美元/天,而后有所回升。受亞洲原油進口和產品出口貿易穩定增長,及油輪加速供應,石油貿易今年較為樂觀。預計2017年,油輪船隊增長將超過需求增長,這可能會給市場帶來更大壓力。
干散貨方面,由于現有船舶供給過剩,加上疲軟的貿易增長,今年干散貨市場大部分時間都處于不景氣的局面。雖然中國干散貨進口擴大,但亞洲其他國家和歐洲的鐵礦石和煤炭進口均有所下降。今年前10個月,散貨市場現貨收益平均為5645美元/天,接近運營成本。雖然11月份盈利有所改善,但仍處于歷史地位。預計2017年,船隊增長和干散貨需求增長放緩,市場仍具挑戰性。
集裝箱運輸方面今年仍處于市場周期最差水平。今年前10個月,集裝箱船租船市場平均收益同比下降36%。貨運市場仍面臨壓力,近幾個月似乎已經觸底。雖然集裝箱貿易在增長,包括亞洲內貿集裝箱貿易強勁增長,亞歐貿易也有所回暖,但這并不足以促進租船市場改善,也不能成為任何市場顯著復蘇的關鍵。
液化石油氣(LPG)方面,盡管貿易增長強勁,但是船隊的迅速擴張卻使市場從2015年歷史最高點跌到了周期循環的最差水平。
液化天然氣(LNG)方面,市場同樣極具挑戰性,并可能已經觸底。
海工市場在重重壓力下嚴重惡化,形成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困難的市場狀況。
但行業還有一些積極面,比如滾裝船和渡輪方面,今年保持穩定。而郵輪行業今年表現突出,持續強勁的船隊擴張,并保持很好地投資水平。今年前10個月,僅郵輪訂單就占據新船訂單總數的51%。
總的來說,航運市場情緒仍然悲觀。關鍵領域市場不景氣,運力過剩、需求增長疲弱仍是市場最大難題,同時船東和運營商也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2016年全球海運貿易量預計增長2.5%至111億噸,這比2015年增長量快一點,但仍低于2011~2014年3.8%的年增長率。與此同時,新船訂單今年也有所減少,在前10個月,所有領域新船訂單還不到400艘,相比之下,2015年同期超過了1600艘,2013年則超過了3000艘。
拆船方面,今年一直保持高水平,前10個月,有3910萬dwt送拆,比2015年全年3900萬dwt的拆船量還多。
從這些趨勢中可以看出,雖然各領域針對市場供需平衡都做出了努力,但仍需進一步改善。
來源:中國船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