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港口工人罷工背后是兩大組織的“愛恨情仇 ”

    2015年,美西港口的工人結束了因為薪酬問題而進行的為期9個多月的罷工。該次罷工,美國西海岸29個港口的90%碼頭工人罷工,從船上卸下來的集裝箱都堆在碼頭前沿,后來的船,沒地方卸貨了,碼頭就癱瘓了。

    2016年,荷蘭數百名碼頭工人在歐洲第一大港口鹿特丹港進行了24小時的罷工,以抗議來自機器人的競爭,罷工令港口大范圍癱瘓,是13年來首次。

    2017年,西班牙碼頭工會正在組織下月為期九天的罷工活動,抗議政府改革國家港口體系。預計此次罷工行動會擾亂港口正常運營長達三周,直至3月25日,這將導致海濱7,000到8,000個工作崗位的缺失。

    當然,這只是國外港口罷工的冰山一角。要了解國外港口罷工,需要了解國外的兩大組織,一個是代表碼頭雇主及船公司利益的太平洋海事協會,另一個則是代表碼頭工人利益的國際碼頭倉庫工人聯盟。

    由全世界90家世界最大的海運公司組成的太平洋海事協會(以下簡稱PMA),它代表碼頭雇主的利益,也代表碼頭的客戶——船東的利益,其成員包括了在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港口從事貨物海上運輸的裝運和碼頭管理公司。

    PMA成立于1949年,主要業務就是與ILWU談判并負責執行海事勞工協議,協議涉及海港雇傭條件、海事辦事員、監工和領班的薪金、員工福利和雇傭條件。ILWU的勢力范圍涵蓋美國西海岸29個港口,可謂控制著美國西海岸所有港口的碼頭作業。

    那么這個ILWU又是何方神圣呢?國際碼頭倉庫工人聯盟(簡稱碼頭工會,ILWU),在其官網上,他們是這樣介紹自己的:ILWU涉及所有種族和信仰的工人,只為實現一個目標——為了自己和家庭實現更好的生活。并且他們認為對一個工人的傷害是對所有工人的傷害。

    據公開資料顯示,PMA和ILWU多年來相互制衡,對社會發展具有一定意義。雙方曾于1960年簽訂了機械化及現代化協議Mech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Agreement ,達成了貨物以集裝箱形式運輸的共識,為航運業帶來歷史性的改革,如今,集裝箱已成為絕大多數貨物的運輸標準。

    雙方于2002年簽署的新協議,使得美國西海岸碼頭作業進入了自動化時代。自2002年起,隨著一系列新技術的應用,美國西海岸碼頭在集裝箱吞吐量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對人力的需求不減反增。PMA預計,新技術將是港口碼頭吞吐量以及就業機會增長的關鍵因素。

    但是,PMA和ILWU給予公眾的最直觀感受是相互爭斗。勞資協議是有期限的,每隔幾年就要談判一次。工人們認為,物價上漲和作業量上漲,薪酬也應該調整。雙方每次談判,都可能導致罷工。但是,一旦簽完協議,將保持幾年的太平,因為勞資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幾年太平光景后又將是新一輪的勞資談判。

    來源:港口圈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