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份以來,北方港口的錨地船舶并未像不少人預計的那樣,會隨著煤價的下跌而出現大幅上漲,而是一直處于低位。
目前來看,無論是秦皇島港,還是黃驊港,錨地船舶一直處于低位。截至12月6日,秦皇島港和黃驊港的錨地船舶分別為47條和31條。而更為關鍵的是,國內沿海煤炭運價指數也一直在降,以秦皇島到廣州的運價為例,12月6日的航運價格為44.8元/噸,比11月30日50.1元/噸的航運價格足足降了10.6%,這說明后期的到船也不樂觀。
北方港口的錨地船舶為什么會減少?從直觀的角度看,主要是電廠的日耗沒有上去。以沿海六大火電廠,12月1-6日的日耗分別是60萬噸、58.3萬噸、59.4萬噸、59.6 萬噸、59.6萬噸、60.6萬噸,平均日耗59.6萬噸,與11月份相比,并沒有因為天氣變冷而日耗提高。而同期,沿海六大火電的庫存卻一直不低,平均庫存為1244萬噸,平均可用天數為21天,處于國家發改委要求的15-30天的中間位置。
沿海六大火電的日耗不見增長,火電整體發電情況怎么樣呢?從最新數據來看,也不樂觀。據快報統計,11月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7.82%,其中火電增長4.98%,較10月份增速放緩近7個百分點;水電增長2.38%,而10月份的數據是同比下降7.6%;核電增長38.88%,
風電增長62.35%,光伏發電增長115.15%。清潔能源發電合計增長17.85%,增速比火電高12.87個百分點。而且10月以來,隨著清潔能源多發,火電發電量比重持續下降,電煤消耗不升反降。10月份,火電發電量比重比近年均值降低了2.68個百分點,折合減少電煤消耗約654萬噸;11月同比再次降低5.63個百分點,折合減少煤炭消耗約1375萬噸。
記得在11月9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曾有記者問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許昆林有什么實招能夠抑制今年煤炭價格繼續不合理上漲,許昆林曾經提出了八大實招,其中說到的第三招是多發多用清潔能源、抓住機遇調整能源結構。當時可能并未引起業界的重視,但國家發改委提出要加強電網的調度,在區域的層面進行電力電量的平衡,確保電力資源優化配置和相互支援,保障迎峰度冬用電需求;電煤階段性偏緊、采暖保障任務重的地區實行“以熱定電”,把煤炭更多用于保障供熱,電力平衡多由核電、風電等補充。現在來看,國家發改委在推進新能源替代煤炭發電方面,實實在在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來源:鄂爾多斯煤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