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首獲進口原油使用權和規模最大的地方煉廠,山東東明石化正準備進入一個中國油輪碼頭建設項目。
在OPEC收緊原油供給,進口原油船舶壓港問題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山東東明石化近來動作不斷。
界面新聞記者近日注意到,東明石化先是首次與美國南部綠色峽谷達成原油進口協議,隨后又攜手中國華信、日照港簽署原油碼頭及港內油庫項目合資合作協議,準備在日照港建設30萬噸原油碼頭及156萬立方倉儲項目。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國內首家地煉企業參股建設超大型油輪碼頭及港內油庫項目。
據悉,東明石化此次參與投資建設的原油碼頭及港內油庫項目投資總額約為39億元,項目包括一座30萬噸級原油碼頭、兩座15萬噸級原油碼頭及內航道工程、港內156萬立方油庫庫區工程,投資內容主要涉及水工結構、疏浚工程、裝卸設備、陸域形成、航道、港內罐區及相應配套設施。
據路透社消息,東明石化出資比例占該項目的24%,而日照港和中國華信的出資比例分別占該項目的51%和25%。為建設該項目,東明石化與日照港油品碼頭有限公司、日照華信石油儲備基地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日照港華明原油碼頭倉儲有限公司,該公司在日照嵐山區注冊,擬定注冊資本12億元。
據路透社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華信高管的消息,在青島港幾近飽和的背景下,日照港得益于其良好的地理位置脫穎而出,這里向北靠近山東各個地煉企業,向南則臨近新興石化中心連云港。
生意社能源分社社長李宏表示,隨著2015年進口原油使用權政策落實放開,地煉企業紛紛開展海外原油進口業務,這導致青島、日照等港口船舶壓港問題日益突出,船舶滯期費大幅增長。原油碼頭設施、港內倉儲能力不足成為制約地方煉油企業安全平穩生產的重要影響因素。因而此舉將進一步增強原料采購、船舶靠港、港內倉儲和管道長輸的聯動競爭力,大大緩解上述矛盾。
“從全球航線上來看,長途洲際運輸原油一般都采用超大型油輪,但是山東能夠停靠這種超大型油輪的碼頭只有青島黃島港和去年剛建成的煙臺西港以及位于日照嵐山的兩個碼頭。”隆眾石化網分析師李彥對此向界面新聞記者分析道,“通過在嵐山參建超大型油輪碼頭,借助原有的日東石油管線(日照嵐山-東明),擁有原油進口和使用權的東明石化如此一來便可打通原油物流運輸的‘一條龍’通道,日后可以隨時根據需求從嵐山港庫區向廠區輸送原油。”
值得一提的是,東明石化曾于2013年與中石油合資20億元建成了日照-東明輸油管線,設計輸送能力1000萬噸/年,據悉中石油每年將會提供600萬噸的原油給合作方東明石化,油品主要為阿曼原油和馬瑞原油。作為東明石化董事局主席,李湘平曾將日東原油管線形象地比喻成東明石化的“生命線”。但受油源、碼頭吞吐量等因素影響,該管道投產后實際輸量不足設計輸量的1/3,并未達到設計規模。
李彥表示,日東管線目前已經運行多年,不像一些新的輸油管線需要考慮到技術上的難題和故障,此次布局也將充分發揮該管線的輸送能力。
根據山東省《全省油氣輸送設施規劃建設方案(2016-2020年)》,到2020年,山東規劃新建原油管道7條,總長度2379公里,年輸送能力12800萬噸。同時,加快國家骨干成品油管線省內支線建設,完善煉化基地外輸管道。規劃新建成品油管道7條,總長度1975公里,年輸送能力4450萬噸。規劃新建原油碼頭13座,新增年接卸能力11300萬噸。
此外,在積極支持有實力的地煉和港口企業投資建設油氣輸送設施的基礎上,山東將鼓勵和引導省屬大型能源企業以及其他有實力的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形成多樣化、多元化投資建設格局,在促進煉化產業調整升級的同時,推動省內煉化企業和省屬能源企業實現轉型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東明石化此次攜手中國華信和日照港簽約投資建設的碼頭是日照港第4個30萬噸級油輪碼頭,目前正處準備環評階段。東明石化副總裁張留成在接受路透社電話采訪時透露,該項目將于今年年中正式開工建設。除此之外,日照港正在運營的超大型油輪碼頭共有兩個,第三個超大型油輪碼頭將在今年年底具備投產條件,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投產。
與此同時,中國華信旗下日照華信石油儲備基地有限公司目前也正在積極推進460萬立方原油儲罐項目,該項目同樣位于日照嵐山,投資總額34.8億元,建成后原油進出庫周轉量可達到2000萬噸/年,目前該項目處于環評公示階段。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