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7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去年花200億美元在海外收購港口 隨著中國日益成為海洋大國,其海外收購港口的力度不斷增大。中國對港口的投資去年翻倍,達200億美元,并且正推進在北極圈內開辟新航路計劃。
中國投資的港口集中在該國上月勾勒出的三條藍色經濟通道上——被視為“一帶一路”倡議成功的關鍵。英國格里森斯皮克公司的研究發現,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企業宣布計劃購買或投資9個港口,總價值200億美元。此外,還有其他幾個港口投資項目在洽談中。這種投資活動水平代表著中國海外港口項目的急劇加速。格里森斯皮克負責人亨利·蒂爾曼說,中國已宣布藍色經濟通道,因此在港口和船運上出現大規模投資增長不足為奇。
三條通道中有一條從中國到印度洋,再到地中海,其重要性在最新宣布的港口投資中得到清晰展現。中國在馬來西亞參與的港口就有4個。專家表示,把東南亞作為中心,是中國在該地區營造睦鄰關系的例證。
引發關注的藍色經濟通道中,還有一條從中國借道北冰洋到歐洲。目前規劃中的項目包括俄羅斯白海阿爾漢格爾斯克的一個新深水港以及一條深入西伯利亞的鐵路。克萊佩達港口是立陶宛的港口,也是北極航線的支線港口。該港口已成為中國招商局集團建議投資建設新集裝箱港口的選址地。中國在挪威希爾克內斯港投資建港的磋商也在進行中。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喬納森·蒂爾曼稱,一些中國的港口投資引發質疑:北京是否在借商業之名追求秘而不宣的戰略議程,“但除了大戰略,也有低層級政治需求。中國的利益集團及伙伴國家渴望參加新項目,如今他們正在一帶一路旗幟下行事”。
來源:環球網(作者詹姆斯·金奇,傳文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