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具有影響力和規模的海事專業會展今天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來自世界各地2000多家企業將展示代表當前船舶海工業發展技術最前沿的產品,數十位行業領袖和專家將利用高級海事論壇分享其見解。對于坊間流傳的將在臨港建設一個新郵輪碼頭的傳聞,市交通委副主任張林表示這只是一種研究,上海會根據航道能力規劃布局郵輪碼頭。
中國國際海事會展集學術、展覽、貿易于一體,自1981年起每逢單年在上海舉辦雙年展,至今已連續舉辦17屆。據了解,此次會展共吸引來自34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家參展企業,及來自約90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0多名專業觀眾,展覽面積超過8萬平方米,規模再創新高。境內館組團參加的有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江蘇南通和浙江舟山。值得注意的是,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集團將首發多款國產船用主機。為了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本屆會展特別開辟了高校展區和大學生創客展區。同時,“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自主建造首艘豪華郵輪”等都將是本屆會展的重要內容。
記者昨天了解到,受全球經濟影響,船舶工業市場不容樂觀。2015年1-9月,全球船企承接新船訂單量同比下降24.1%。進入10月份,新船訂單進一步大幅下跌,環比跌幅達78%。新船價格滯漲、交船難、融資難等問題致使企業經濟效益出現下滑,船舶工業面臨形勢依然十分嚴俊。據張林介紹,目前中船集團旗下船廠正在自主設計建造中國首艘豪華郵輪,上海會利用這個契機,在設備進口、郵輪產業維修上進行配套建設,使郵輪產業特別是郵輪配套成為上海未來制造業的一個新亮點。
對于坊間熱傳臨港將建一個郵輪碼頭的消息,張林做了回應。他表示,對于上海來說,已經有了北外灘和吳淞兩個郵輪碼頭,吳淞碼頭二期建設已開工,到2017年將具有四船同時停靠的能力。上海會根據市場需求和基礎設施能力,特別是航道能力來規劃布局郵輪碼頭。在臨港建郵輪碼頭只是一種研究,對于上海來說,制約最大的是長江口航道,因為航道制約,上海將根據資源能力有限的發展郵輪產業。
來自東方網